• 24阅读
  • 0回复

发展中的尼日利亚能源工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17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外国经济动向

  发展中的尼日利亚能源工业
  孙诗宾
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以石油为主体的能源工业是尼日利亚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尼已探明的原油储量已从1984年高峰时的234亿桶下降至170亿桶,按目前开采水平只能开采35年左右。尼日利亚还是世界上13个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的国家之一。据估计仅在勘探石油过程中发现的天然气储量已达2.6万亿立方米,估计还有1.17万亿立方米有待勘探。但天然气利用率很低。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振兴经济,逐步实现经济结构调整计划所提出的长远目标,近年来,尼日利亚政府对能源工业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并采取了一些重要的措施。
一、大力发展天然气生产,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尼石油工业的开发已有30余年的历史,而天然气工业处于起步阶段。早在70年代初,尼就打算建立博尼液化气公司,但由于当时过分依赖石油美元,忽视了对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1989年初,尼国家石油公司与壳牌、阿吉普、埃勒夫三家石油公司达成协议,决定共同投资24亿美元。计划从1995年起年产460万吨液化气,向西欧和美国出口。随着博尼液化气工程的建设,一个繁荣新兴的“博尼自由贸易区”将崛起。尼政府正在开发的另一项大工程是奥索冷凝气工程,因为冷凝气不在欧佩克的限额之内,出口市场也有保证。据尼石油部长卢克曼最近说:尼计划从上述两项工程回收240亿美元。为提高天然气的利用率,近年来尼大力推广以气代油。目前发电厂、化肥厂、玻璃厂、酿酒厂和钢铁厂是天然气的大主顾。为促进天然气的生产和出口,长380公里的本代尔州埃斯克罗瓦斯—拉各斯管道工程已于1988年9月建成。1989年初,日产2.7亿立方英尺煤气的本代尔州尤图路古煤气厂也建成投产,通过上述管道工程向拉各斯发电厂供应燃料,大大提高了尼电力公司的效率,保证了各企事业单位的用电。目前尼国家石油公司还在制定一项全国丁烷化计划,拟逐步向部分城市供应管道煤气。
二、大力发展石化工业、贯彻产品多样化的方针。为改变石油生产及出口结构的失调状况,提高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应变能力,使尼成为石油产品出口国,尼政府十分重视发展石化工业并已取得一定的成就。1988年初在河流州的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昂尼化肥厂建成投产,使尼化肥自给率达到60%,1988年3月卡杜纳石化联合企业和本代尔州艾克木石化联合企业的第一期工程竣工投产,提高了化工原料的自给率。1989年3月第四炼油厂建成投产,使尼炼油生产能力提高51%而达到每日44.5万桶。
三、鼓励外国公司参与能源工业的开发,努力解决资金问题。发展石油工业需要巨额资金和先进技术,因此尼政府积极鼓励外商对石油的勘探和开采进行投资,并制定了相应措施,如减少石油税,对从事石油勘探的石油公司实行原油优先销售等。从1988年以来,壳牌、摩比尔两家石油公司在尼进行一系列勘探后已使尼增加12亿桶的原油储量。尼政府每年对石油工业投资至少10亿美元,自1986年起,尼政府还设立一特别外汇帐户,以每天2万桶原油的出口收入作为石油开发专用基金。去年7月尼政府作出一项大胆的决定,将尼国家石油公司在壳牌石油开发公司中20%的股份出售给壳牌、埃勒夫、阿吉普等三家石油公司,使尼在壳牌石油开发公司中所占股份从80%下降为60%。出售这一部分股份使尼增加20亿美元的资金,可用于开发石油工业和建设液化气工程。
四、实行了重大的机制改革——尼国家石油公司已全部商业化。1988年4月起尼政府对国家石油公司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成立了11家分公司。尼国家石油公司已成为有广泛自主权的石油托拉斯。该公司吸取海湾石油生产国的经验,决定购买美国、爱尔兰、西班牙和加拿大等国的炼油厂股份或租用储油设施,寻找销售石油产品的合作伙伴。如果尼此举成功,将可在西欧北美直接参与石油产品的销售活动,形成原油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从而减少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波动对尼的冲击。尼政府还对原油销售体制作了重大的变革,明确规定在原油销售中取消中间商,原油销售必须通过尼国家石油公司和在尼的外国石油公司,或直接售予与尼国家石油公司有股份关系的外国炼油公司,以及在尼积极参与石油勘探的公司。新的原油销售政策为尼原油出口建立了多样化和稳定的渠道。这些改革将会大大促进尼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