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中央党校“建国四十年理论讨论会”述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02
第6版(理论研究)
专栏:学术动态

  中央党校“建国四十年理论讨论会”述要
康健 孙亚丽
中央党校“建国四十年理论讨论会”于1989年12月中旬在北京召开。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中央党校教研人员共约200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同志在回顾建国四十年来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一些重大理论问题。
关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问题。
有的同志认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历史发展做出的最重要的基本结论。从我国不久前发生的动乱、暴乱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新情况这个大背景下观察问题,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所谓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总的说是必须搞社会主义而不能搞资本主义。具体说来,有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根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是好的,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即体制有不完善的地方,可以也应该在改革中进行调整;改革具体制度的目的,又是为了巩固和完善根本制度。第二,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社会主义原则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两项根本原则。第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一要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二要坚持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利用市场机制,但不能搞“市场经济”;三要抑制商品经济的盲目性和消极作用。
有的同志认为,建国四十年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社会主义是全面的。社会主义是全面的,一是说科学社会主义之为真理是全面的,它不是片面的偏狭的学说;二是说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社会是全面性的社会,与片面的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旧社会有本质的区别;三是由此也就要求社会主义建设要全面发展,不能搞片面性。社会的发展,是从片面的社会向全面的社会的发展;而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优秀成果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一个人类历史最高发展阶段的完整的社会,则把自己的全面性内容充分体现出来。从社会主义的全面性本质可以看出,社会主义从原则上来说优越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发展的自身逻辑。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以往历史中发生的许多失误,根本原因在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把握还很肤浅,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许多正确的东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关于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问题。
有的同志认为:我国发展和改革面临的繁杂交错的矛盾,要求我们在进行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时候,把视角转向以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为依据,以产业政策为中心,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以实现宏观管住与微观搞活的统一。要发挥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必须解决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应充分注意到产业政策作为宏观调控手段,是间接计划管理的一种形式。为使产业政策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必须根据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对高度集中的旧体制进行全面的改革,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并着力培育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健全市场秩序,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产业政策的导向下,由市场竞争来取舍,使宏观管理从总体上朝着由直接的行政管理为主,向间接的经济管理和法制管理为主的方向发展。二是在制定产业政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协商的精神,以使产业政策发挥动员各经济部门和企业为之共同奋斗的作用。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也是暴露矛盾和协调利益的过程。对于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矛盾,特别是体制上的矛盾,应采取积极的态度、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以便理顺关系;三是为使产业政策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政府机关必须改变职能。由过去的决定和审批项目、分钱分物的管理方法,转向调查研究、制定产业政策,搜集筛选和传递信息,搞好为基层和企业的服务及协调工作。为实现这一要求,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实质性的进展,以使政府经济部门真正做到从单纯管理型变为协调服务型。
有的同志提出,全民所有制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是长期探索而未彻底解决的问题。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特点,决定了全民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兼容的历史必然性;现存全民所有制内部包含的双重经济利益关系,为二者的兼容提供了现实基础;以法律所有权和经济所有权相分离为基本内容的改革,将使二者的兼容具有现实可能性。兼容的实质是,在保持全民所有制的根本性质和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定性的前提下,使全民所有制历史的具体形式和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同商品经济的特定历史形式互相适应。
会上,还讨论了主体与主体性的研究、党的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等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