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重访韶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02
第8版(副刊)
专栏:

  重访韶山
姚成友
秋云黄花,苍山绿水,一任思绪满怀,情愫如织。时隔二十年后,重访南方这块秀丽的圣地,如同走进一座历史和哲学的殿堂。
依旧是群山环抱,碧水涌流,云蒸霞蔚,万千诗情画意。
依旧是田园飘香,屋舍掩映,男欢女笑,一片蓬勃生机。
他的故居——那座门前池塘清清屋后松竹蓬蓬的农家小院,依旧是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络绎不断……
谁说这儿已经冷落了呢?
故居警卫班的战士告诉我们:这里每年要接待数十万参观者,年年月月,风风雨雨,从未间断。
看眼前这川流不息的人群熙熙攘攘,就知道警卫战士此言不虚。他们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又有年轻的大学生;既有风尘仆仆的工人农民解放军,又有从遥远国度来的外国友人。没有谁邀请,没有谁组织,来到这里也没有谁给安排食宿,全都是意使神差,心甘情愿。
呵呵,不就是为重读那一页悲壮而辉煌的历史吗?不就是为寻找那连接过去又通向未来的道路吗?不就是为倾诉对他的崇敬对他的仰慕对他的怀念吗?不就是为发现一种力量一种智慧从而也发现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基石吗?
历史有眼。人民有心。不该冷落的地方是决计不会冷落的。
看完这座四合大院式的有八个展室的展览馆,一个早已废弃忌用的词汇突然蹦上我的脑海:天才!谁能否认他是一个天才呢?
不说他身无分文心怀天下的气概;不说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略;不说他遍览群书博古通今的学问;不说他那五卷雄文深邃广博警语连篇;单说他雄浑豪放而又优美典雅的诗词,无愧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今日有几人能够企及?单说他遒劲潇洒的书法,笔走龙蛇,气薄江海,今日又有几人能与之相提并论?
有什么地方能比这座小院更叫人流连往返,感叹万千?
1959年,他老人家回到故乡,就住在这里。小院的门墙上,镌刻着他当年手书的“故园”二字。如今这里已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招待所,天天向所有的客人开放。
我走进这个小院,信步四顾,总想发现点什么。
一栋白墙黑瓦的平房,掩映在青枝绿叶的松竹和腊树之中,与任何普通砖木结构的房屋没有两样,唯有周遭宽阔的走廊,显示出一个伟大的思考者独特的需求。而他当年住的房间,只有一张铺着白床单摆着白枕头挂着白蚊帐的大床,一张宽大的黑漆柚木办公桌,唯一的奢侈品,就是那大床旁边的躺床,也是里里外外一色纯白,那是他工作或读书累了闭目养神的地方。
由此,我想起他那辆至今陈列在展览馆的小轿车。那是他那年回故乡时坐的,是一辆进口的“吉姆”吧,许是使用过久,看上去油漆斑驳,座垫塌陷。
我又看见他走进旧居对面的毛家,坐在一张长条凳上,右手燃着一支香烟,与老邻居侃侃而谈,毛家的大人小孩笑逐颜开。
我还望见他穿过蒙蒙晨雾,沿着山间小路,上到半山坡母亲的坟边,献上一束鲜活的松枝,微微向母亲鞠了三躬,嘱咐乡人不要花钱修墓,要保持原样。
呵,他的伟大,无疑在于他的丰功伟绩。然而,他的朴素,他的平易、他与人民血肉相连休戚与共的本色,不正是他伟大的源泉么!
在他的旧居对面的塆场里,如今赫然耸起一栋高大宽敞的建筑物——毛家饭店。每天,这里辣炒酸炖酒热菜香,尤以一盘干炸牛肉,几碟香干豆豉,吸引来韶山参观的各路客人。几年下来,毛家饭店名扬四海,无论是国内游客还是国际友人,宁愿不去宾馆享用美酒佳肴,也要品尝品尝毛家饭店的风味。
毛家饭店的兴盛闹热,无疑是韶山改革开放的一个象征。为此,新闻媒介抢先予以报道,赞赏有加。是呀,原来这里不过是一栋旧式的木板屋,木屋的主人世世代代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如今竟然开店做起买卖来,而且又是毛泽东同志当年的老邻居,当然是应当广为宣传的。难怪经营有方的老板娘一年四季春风得意,见人就夸党的政策好。不意在去年秋末的一天,她却遇到了一位美国客人猝不及防的提问。那一天,她给美国客人上了几盘湘味十足的大菜,正要转身离去,那位客人却示意她坐下,随即用中国话问道:
“老板娘,假如毛泽东还在,你能办这个饭店么?”
这位老板娘没料到他会提出如此尖锐的问题,一时不免心中发慌。然而,她毕竟是见过世面的。当年,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来韶山,她都因为是毛主席的老邻居而成为座上客。这几年开店送往迎来,又练就出滴水不漏的口才。她略一思忖,缓缓答道:“没有毛主席,只怕我一家早就饿死了冻死了,哪里还能在这里开店呢!”
美国客人一听不禁哈哈大笑,连连说:“答得好!答得好!”
我们深为这位农民妇女的机智而惊讶。这次,特地在毛家饭店就餐。席间,提起她与客人的对话,都向她伸出大拇指。她虽然已年过半百,似乎也有些不好意思,但却实打实地说:“当时我就是这样想的么。”
望着这位虽然已当了老板娘但依然一身农家打扮的农民大嫂,我们不禁想道:韶山的山山水水既然哺育了毛泽东这样的伟人,那么,韶山的后人也决不是等闲之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