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让干部在交流中长才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6-24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专论

  让干部在交流中长才干
刘泽彭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交流,可以克服干部长期囿于一地的种种弊端,有助于增强干部的全局观念,丰富干部的知识和阅历,能够帮助干部积累多方面的工作经验,激发干部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同时,也为考察了解干部的潜在能力、适应能力提供比较准确的客观依据。从目前的形势和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严格要求来看,干部交流工作更有其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些年来,各级组织选拔了成千上万名中青年干部进入各级领导岗位,使我国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主体成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是,也必须看到,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中青年干部在走上领导岗位之前,缺乏必要的准备和台阶锻炼,还有不少同志是越级提拔。许多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的中青年干部,在他们熟悉的行业里,是很称职的,但到其它行业去担任领导,往往很吃力。他们中的一些人,由于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欠缺,视野显得比较狭窄,领导经验也不足,其综合水平相对弱,特别是与老一辈革命者相比,差距更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素质。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特别是像省、部一级高级领导干部首先应该是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而我们不少的同志比较缺少的就是这种素质,特别是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缺乏对形势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和牢牢地把握大方向的能力。二是通用性和适应性差,领导艺术的水平还不够高。中青年干部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宏观思维能力、战略决策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以及解决重大原则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建国初期,市长可以做外交部长,部长可以去做省委书记、省长,这一个部的部长可以去做另一个部的部长。陈毅同志过去从未做过外交官,可他却做了一个堪称一流的外交部长。这是因为高层领导岗位所要求的首先是政治素质和领导艺术,因此就具有很强的通用性。中青年干部所应造就的正是这种能力。这种通用性、适应性,绝对不是固守一地、阅历单纯的人可以具备的。三是思维局限于较为狭窄的线性方式方法上,往往处理不好原则性和灵活性、全局和局部的关系、近期和长远的关系,宏观管理能力弱。特别是有些从专业技术岗位走上党政领导岗位不久的同志,贯彻上级的方针、政策较为机械、生硬,方式方法也比较简单。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应当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具备从宏观上驾驭事物的能力,以及解决重大原则问题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战争年代中的干部流动工作相当活跃,干部总是处在经常不断的流动状态中,老一代能力素质的锻炼,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流动。如果说,革命战争时期严酷的客观环境大浪淘沙,对干部是很好的锻炼和考验,可以较为准确地识别和选择干部,那么,在和平建设时期,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则主要靠我们主观上有意识地进行培养。“战争和危机造就领导人”,和平时期成长的周期相对长得多,如何缩短这个周期,是人事管理中的一个重大课题。近些年来,我们在培养训练干部工作中,形成了许多很好的做法和经验,归纳起来,大致是两种类型:一类是离职脱产学习、培养,包括上党校、行政管理学院以及其它类型的学校、学习班;另一类是在职培训,主要是通过广泛的交流来培养、锻炼干部。当前必须强调在职培训的方法,特别是注意运用干部交流方法,使干部经受锻炼和考验。
当前,干部交流的阻力主要是思想认识不够,一些单位组织交流的主动性不够,交流往往出于被迫,这势必影响到交流的效果。有些干部担心交流会影响班子的稳定,这是没有道理的。相反,一个班子不稳定,通过交流可以达到新的稳定。从前些年我们进行干部交流的实践看,有计划的交流和保持班子稳定并不矛盾,现在问题是干部交流的步子还不够大,而不是过头了。
总之,干部交流工作是加强领导班子的组织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的需要,是使干部在更广的范围内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接受各种考验、迅速成长的需要,也是使干部更广泛更密切地联系群众、廉洁从政、防止和克服不正之风的需要,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关心的大事。     
             (作者是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