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微笑,在日日夜夜——记天津为民副食品商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6-25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微笑,在日日夜夜
——记天津为民副食品商店
本报记者 肖荻
这是座落在天津市红桥区西北角的一家普普通通的店铺,然而它却是天津的独此一家:一年365天不关门,一天24小时不停业。它的店名曰:天津为民副食品商店。
当紧俏商品和超额利润成为一些商店追求的热门时,这里照样主营貌不惊人而又家家必需的副食调料、糕点和烟酒。天津老百姓知道:凭票麻酱最难买,500克仅赚6厘,一般商店都不愿找这份麻烦。可这里却月销1000来公斤。
当假酒假药、伪劣冒牌商品招摇过市时,这里仍坚持童叟无欺。去年夏天,一位居民反映买去的桔子罐头味道不对,经理王秋梅立即组织抽查化验,封存了变味商品,并入户道歉赔退。从此店里立下规矩,进货严格把关,即便酱油、醋有混浊现象也找生产厂家退换。
当温和的微笑成为柜台前稀有表情时,顾客却能在这里得到意外的照顾。售货员马桂文为一位挂破衣服的女顾客缝好裤子;李洪英为聋哑人打电话;孙立冬冒着瓢泼大雨蹬着三轮把妇女和婴儿送回家;穆瑞芝帮顾客修理自行车……
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为某些人的生活哲学时,这里的学雷锋服务小分队仍坚持为12家孤寡老人送菜、送煤、送粮、扫房子、洗衣服,春节还加送三鲜饺子。
最为难得的是,所有这一切并非作作样子,红火一时,而是从1970年始一直坚持到今。居民们说:亲生儿女又能怎么样?
前年春节,当时担任天津市长的李瑞环专门到这家商店来看望,并充满敬意地对售货员们说:十几年,实在是不容易、不容易!应当向你们学习!
熟悉天津的人知道:这19年,天津曾经过龙卷风、地震、“文革”等天灾人祸,曾经过“一切向钱看”思潮的袭扰。“为民”副食品商店33名职工中26位是孩子妈妈,他们既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也非睥睨一切的“强人”。甚至可说,他们在某些方面还是一些“弱者”。为了坚持夜间也售货,上下班时常常要丈夫或婆婆接送一程。有位家远的女售货员干脆将头发剪短,女扮男装……
“我们这个店是1970年遵照周总理关于‘工业三班倒、商业也要实行三班倒’的指示精神建立起来的。我们连续12年被评为市级模范集体……”质朴而麻利的女经理王秋梅不无自豪地向记者叙述。他们正是用这光荣的店史来凝聚全店人员的意志。19年来职工换了一茬又一茬,新职工上班第一课就是学店史、背守则,培训合格再上岗。店里日常坚持班前讲评、周四倒班学习。三任经理都是讲实际的人,当年在动辙上纲,“把路线觉悟落实在灵魂深处闹革命”的时候,这里却常讲“生意经”,把经营品种从300余种逐渐增加到900多种;当暴利追求盛行一时之际,这里却格外注意经营微利商品,以求取信于民。
经理的话具有权威性。但在经营决策、奖金分配等方针大计上,却是通过大家选举的职工民主管理小组说了算。
“越是职工们自觉奉献,我们领导越要落实按劳分配政策。”这家商店的上级区店领导对记者这样说。他们在征求了有关部门的意见之后,从政策上给予支持。
日夜商店日夜兴旺。19年来年收益从5万元到15万元;顾客满意的眼神是难以统计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