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从军人到优秀企业家——记铁道部第十七工程局局长陈孔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6-25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从军人到优秀企业家
——记铁道部第十七工程局局长陈孔安
宋占波 燕正安
1990年元月,桂林,全国优秀建筑企业家表彰大会上,一个中等身材、50岁上下的人,正在宣读他的论文……“全国优秀建筑企业家荣誉证书”上醒目地写着他的名字——铁道部第17工程局局长陈孔安。
从军人到优秀企业家,这是一条艰辛的路。
    响当当的第一步
1984年春,拥有1.2万名官兵的铁道兵7师改编为铁道部第17工程局。但出师不利,职工队伍很不稳定,担负施工的青藏线、南同蒲复线和大秦线工程纷纷告急。在这关键时刻,陈孔安这位在部队已干了28年的大学生,被推上了局长的位置。
他一头扎进大秦线。大桥工地,工人们正在填石垒坝,肩挑人扛。“再这样干不行了!”陈孔安经过深思,和局里几位领导商量后,作出一项决策——购置先进设备,购进先进专利,实行机械化作业。测算下来,一次将耗资2000万元。好心人劝他:“使不得,弄不好企业负债,你局长脸上也无光。”陈孔安却毅然“拍板”,购进了一批具有80年代先进水平的混凝土自动拌合机、双臂掘进台车、大吨位吊车等。
吃苦奉献的好队伍一旦拥有先进技术设备,犹如猛虎添翼,大展神威。西韩特大桥是大秦线上最大的桥群工程,800名精兵强将奋战半个月,一根钻孔桩没拿下来。使用了新设备,采用一次立模成型、搅拌灌注机械化作业后,局面顿时改观,188个桥墩拔地而起,提前6个月完成大桥主体工程。
在陈孔安的决策网络里,每年平均投入800万元添置施工设备。今天,铁17局已拥有施工设备5000多台件,成为铁道部工程局中机械化作业实力最雄厚的一个局。
    从骨头中挤出油来
陈孔安在抓住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的同时,还下大力抓管理。
他先后通读了《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国企业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60多种书刊。他边读边琢磨,并结合本局实际,与其他领导反复研究,制定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整体优化管理方案。这个方案既保存了原铁道兵重视思想工作的好传统,又吸取了现代管理经验,保证了工程质量,创出了信誉。
1985年,国家为加速开发神府东胜煤田,决定修建包神铁路。该工程沿线一片茫茫沙海,施工难度大、标价低,前来投标的13家施工企业都打了退堂鼓。而陈孔安却指示局投标人员以低标价揽下这项工程。消息传开,机关一些人不理解,认为陈局长“净冒傻气,做赔本买卖”。陈孔安在机关大会上解释说:“我们不能掉进钱眼里,为了全国这个大局,做出点牺牲也值得!当然,我不提倡亏本经营,如果我们改善施工组织和方法,走技术密集型道路,骨头中也能挤出油来!”
不出陈孔安所料。三台基川特大桥是包神线控制工程,按正常施工程序,一年完工就很了不起。二处采用整体钢模拼装等新工艺,87天时间就完成了主体工程。4年后,172公里的包神铁路工程按期完工。在电子计算机显示屏上,局创利突破2000万元大关,包神路也有一份。
1989年10月9日,包神铁路举行通车典礼。李鹏总理为通车剪彩时,握住陈孔安的手亲切地说:“忘不了铁17局!”
改革,为陈孔安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遇;在困境与挑战面前,陈孔安和他的战友们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短短几年,17局企业固定资产由1亿元发展到了3亿多元,该局被评为山西省先进企业,荣获国家授予的“施工企业管理优秀奖”和“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陈孔安也被山西省、铁道部分别命名为“优秀企业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