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摆渡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6-25
第8版(副刊)
专栏:

  摆渡人
赵西岳
为了收集民间故事,我要到乌云寨去采访几天。
时值暮春。班车在云蒸霞蔚的山路上穿行,曲径漫漫,丛林绰绰,车子正点到达终点站——五龙口。
下车后,要南折里许,过渡口,逶迤8里山路,才能到达乌云岭山区。我按照心中的坐标匆匆赶路。绕过一个山坳,便闻涛声在耳。这是五龙河。水流舒缓处,有一个渡口,一座石墩木桥横跨在河的两端。桥长约60余米,水中屹立着12个石墩,桥面用坚实的山木板铺就,两边还设有一米高的栅栏。那时行人尚少,桥面上却印着一串串隐约可见的足迹。
我骤然记起两年前的仲春,我到乌云岭探视一位友人。初扑山怀,曲径通幽,几经峰回路转,又被这一泓奔流把路截为两段,心中不免惆怅。这时对岸的?崖处欸乃一声飘来一曲渔歌:“五龙水浊兮,濯我足踝;五龙水清兮,润我心廓;岂为摆渡兮,意在山河……”只见一老者头戴蓑笠,手持长篙,轻点水面,小船便如箭似的驶了过来。他抛下锚,乐哈哈地说道:“同志,要渡河吗?”“正是,烦老翁方便。”我说。“今天,你是第一位乘客,请上船就是。”老翁谈吐文雅,热诚待人,使我肃然起敬。一支烟工夫,船便如燕落平沙般靠了岸。我问多少船钱,老翁笑道:“多少自便,但要留下尊名。”我心中好生纳闷,乘船拿钱自古亦然,但还要留下姓名实属奇闻。老翁见此又道:“以后便知,请君安行。”我不便究竟,便留下姓名并两元钱,告辞赶路了。后从友人处得知,这位老翁是离休干部,当年还参加过渡江作战呢!离休后在家闲居无事,便在五龙口摆渡,给来往乌云寨的客商行人提供方便。至于收钱还要留下姓名一事,我的友人也不敢妄加论断。
如今我走在桥上,看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映在水中的青山,心里充溢着对木桥的赞许和对大自然的恋意。过桥30米许,只见陡峭的石壁上镌刻着一方文字,文中记载着建桥始末。我细览至尾,幡然彻悟,原来摆渡的老翁名叫方明。17岁参加革命,解放后一直作文化工作;前几年离休返里,看到五龙河口没有桥给山区人民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带来许多困难,就把自己的离休金和多年的积蓄共3000多元拿出来修桥。因款额不够,他自己又义务摆渡一年多,把所得的2000多元全部用到建桥上。石壁的下部刻着乘船渡河者留下的姓名,敝名也在其中。壁文的落款是五龙乡人民政府。
离石壁不远处,一位小姑娘在看茶摊。一方小桌,几块石凳,五七个水碗,一两把黑陶瓷煮茶壶,香茶散发着香味。我坐下喝了一碗,顿觉清爽透心了。正要付钱,小姑娘却认真起来:“爷爷说这是义务茶水站,不收钱的。”我问她爷爷的名字,小姑娘说:“爷爷叫方明。今天他到五龙口中学讲雷锋故事去了!”
啊!我的心又是一阵惊喜。方老翁寄志的渔歌,他那文雅的谈吐像一丝丝甘露,润泽着我的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