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县长与山娃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6-26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县长与山娃子
蔡华东
沿溪傍岭,顺一线小道来到大源乡龟背村龟背口塆教学点。门前,溪水在乱石间跳跃。院坝里,一群细娃在嬉笑玩耍。见有生人来,他们依旧玩着“龙摆尾”游戏,只是不时偷偷瞥上一眼,透出些惊喜。
5月25日,是湖北省崇阳县县长赵元文走访贫困山村教学点的日子。
赵元文走进教室。黑板上左半部列着算式,右半部板书着生字。这时,戴着眼镜、文静腼腆的青年教师廖正旺迎上来:“您是……”“我姓赵……”一旁的乡党委李书记忙介绍道:“他就是赵县长。”
“哦——”对赵县长的名字,青年教师是再熟悉不过了——正是他促成了这些私人教学点的设立。
去年5月间,赵元文接到来自大源乡的农民来信,反映山里的学生上学难,10—13岁的娃儿中十有二三是“有爹有娘,就是无法上学堂”,更不用说那些年龄更小的适龄儿童了。赵元文见信,立即和教育部门负责人来到这个位于鄂赣边界上的全县最贫困的山乡,跋山涉水到老舍、寒泉等村调查。他们和当地干群反复商量,决定根据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等实际情况,在办好村办小学的同时,在部分自然村落开设教学点;为了不增加国家支出和群众负担,教学点以私人办学为主。尔后,他又数次深入到私人办学点考察、总结,撰写出《私人办学是发展山区教育的有效途径》等调查报告。1年后的今天,在大源乡,已办起了15个私人教学点,有青年教师18名,使351名山娃子跨进了学堂。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6%,在设立了私人教学点的山村,入学率则高达100%!
廖正旺办的龟背口塆教学点,就是其中之一。小廖告诉县长,他教13个学生,分一、二、三、四年级。农户自筹经费,费用大致与送子女到公立小学相当;教学业务由乡教育站管理,采用全国统一教材,由教育部门统一考核。“乡亲们可看重我们呐!我家在外山,吃住在这里,每天都有人送菜、送柴来。”说到这里,23岁的廖正旺很动情。
“是啊,群众盼着脱贫、脱愚,治穷就要先治愚。这可是山区脱贫致富、社会经济发展的百年大计。”
“学生家长都说您为山里娃做了件好事。”
“哪里的话。我也是山娃子,退回三十几年,我也和他们一样,是一个复式班上的学生哩。我那时的老师现在已退休了,我很感谢他。你是人民教师,要教书育人,为山区建设培育人才。”
赵元文就是这样把山区建设的今天、明天、千秋大业,与山娃子的教育问题联系起来了。他多次在县长办公会上说:“有人说抓经济赚钱,抓教育赔钱,我不这么看。虽说县长的任期只有几年,但10年、20年之后的建设人才,就得从现在抓起。不培育人才,我们留给后任的是什么呢?”
赵元文在走访龟背口塆教学点之后,又攀岩跨涧,来到白石崖山顶孙家。当独居此处的孙家告诉他3个适龄孩子都就近在山腰的私人教学点入学后,他欣慰地笑了。
是夜,赵元文就宿于大源乡东岳村黄家,在烛光下与随行的干部说:原来小学“戴帽”设立的初中撤消后,方圆数十公里的大源乡只有1所中学,可山里孩子小学毕业才只十二三岁,要全部集中到乡上读书很有困难;小学毕业后当“小劳力”,缺乏体力,不懂技术,多数人连读的书都渐渐淡忘了,这实在是一种人才、智力的浪费。能不能在县内创造条件恢复部分小学“戴帽”附设初中、职业中学呢?他思虑着山乡教育,直至深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