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人口普查怎样达到高质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6-27
第3版(综合)
专栏:

  人口普查怎样达到高质量
李成瑞
现代化的人口普查包括6个环节:设计—调查—手工汇总—编码—录入—计算机处理。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误差。误差一旦产生,就要在以后各个环节中传递和积累,同时也受到以后环节的检验和矫正、消除。所以必须对各个工作环节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要求,一是防止误差的发生;二是减少已经发生的误差;三是控制误差的最高率。实现这三项要求,应当从一开始就立足于基层和现场,层层把关,环环验收,实行“短线反馈”。如果实行“长线反馈”,到全部工作的末尾再进行检查,那就太晚了。我们要提倡的口号是:“把差错消减在基层和现场”。
每个工作环节中,有两道工序不可少:一是复查,目的是减少及消减已发生的误差;二是验收,目的是控制误差最高率。只有合乎验收标准的数据才能转入下一个工作环节;如果超过规定的最高误差率,必须在现场重做。这套做法,经过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成功的。
实施上述质量管理办法,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确立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人口普查从普查员的挑选和培训开始,就已经进入质量管理过程了。质量管理是贯彻于普查全过程的,前述5个环节一个也不能忽略。不注意手工汇总特别是编码和录入的质量,是危险的。人口普查资料,必须经过编码,把文字信息转化为数码信息(例如某人所属的民族、所从事的行业、职业,都要用数码表示);再经过录入,把数码信息转化为电磁信息,才能为电子计算机接收和处理。这些都是工作量巨大、要求严格而又容易发生差错的手工劳动。如果编码和录入人员不经过认真培训,工作中不采取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在编码和录入中发生的差错有可能超过调查中的差错。这次我国人口普查资料的“字符”将超过500亿,这样大的录入工程是世界上罕见的,达到高质量是很不容易的。
第二,要建立从中央到基层的质量管理体系。这样,逐级负责,层层控制,一直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基层工作人员。通过这种办法,把几百万参加人口普查的工作人员都组织到质量管理的体系中去,使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必须达到的质量标准和怎样去达到这样的标准。
第三,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要使人民群众把如实申报登记看作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和实际的爱国行为。
第四,科学严密的组织工作。必须认真按照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规定的各项细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一丝不苟地认真办理,决不能有一点马虎。
第五,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调查前要充分利用户口整顿等材料,入户观察,逐项询问,准确登记;调查后要做好逻辑检查和群众议查工作。普查还要特别重视对流动人口和超生未报人口的调查。
第六,抓好地市级电子计算站的建设。1982年人口普查数据是由28个省级计算中心负责处理,然后由国家计算中心综合的。这次则由400多个地市级电子计算站负责处理,然后由省和国家综合。目前地市级计算站尚在建设过程中,时间已很紧迫,必须特别将它抓紧建设好,并通过对普查试点资料的处理取得实战经验。此外,还要适时地建立好这次人口普查数据库,为以后的开发利用打下基础。
达到普查高质量的关键在于领导。有人概括第三次人口普查的基本经验是:党的传统的群众路线加科学的组织工作和自动化计算技术。这些经验对第四次人口普查仍然是适用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