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魂系旅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18
第6版(文学作品)
专栏:

  魂系旅客
  吴兴华
1989年6月5日晚10点多钟,京广线上,由北往南风驰电掣奔跑的1次特快列车在距江城武汉不远的一个小站花园车站戛然刹车了。
车站值班员对从车上走下来的列车长说:“北京发生动乱,波及武汉,武汉地区铁路中断。上级叫你们在这里待命。你们还要作好折返北京的准备。”顿时,列车工作人员,无论是当班的,还是不当班的,都到了自己的岗位。
车厢内的温度陡然上升到摄氏40多度,燥热夹着浓烈的汗臭味儿,叫人透不过气来。
在列车长的指挥下,旅客以车厢为单位有秩序地下车纳凉透气,列车员却站在火炉似的车厢里为旅客看护行李。
6月6日,旅客迎来了列车待命的第2天。车上的蓄水用完了,1000多名旅客要喝水。车班成立了运水突击队,提着腰壶,绕过一列列车厢,从几百米外的地方提来了一壶壶开水、生水。茶水员石玉兰一人就提了48趟。火烤,水烫,来回奔跑,双脚流血了。在花园站受困的两天两夜里,他一人烧两个茶炉,两天两夜没熄火,共烧了110多炉茶水,脸、手和脚被烤得失去了知觉,体重减少了6公斤。车上的餐料有限,为了保证旅客就餐,车班党支部决定,将最后的一点餐料供应给旅客。劳累一夜的列车员只能象征性地吃点食物充饥。
列车要折回北京。列车长担心旅客受不住长时间旅途煎熬,劝说大家下车,等武汉铁路交通恢复再走。许多旅客恳切地吐出肺腑之言:“这是一个温暖的家庭,虽然条件艰苦一点,但坐你们的车,我们感到心里踏实,放心!你们车开到哪里,我们就坐到哪里!”直到10日早晨6点,这趟车才返回了长沙。本来只需要22个多小时一个单程的1次列车却花了5天5夜跑完这个单程。在这5天5夜里,旅客无一人伤亡,无一人丢失行李,无一人漏乘。
这是这组列车14年来最严峻的一次考验,也是他们千百件先进事迹中的一件。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从1982年起在铁道部组织的进京列车评比中,1/2次列车年年榜上有名!
1/2次列车的列车员常说:“我们的列车是人民的列车,我们的职责和义务就是为人民服务,为旅客服务。”他们把旅客看成自己的亲人,满腔热情体贴入微地用自己赤诚的心温暖旅客的心。1985年3月1日,吉林天宝山矿工程师刘有亲因瘫痪由老伴陪同从北京乘1次车回岳阳,当他由老伴背上北京站台时,4组刘车长立即赶过去,把他背在自己的背上,然后又安排好休息的地方,1号车厢列车员端茶送水,扶上扶下,还给老人倒屎倒尿。老两口逢人便说:“这里的列车员真比我亲生儿女还亲啊!”老人回去后,请人代笔寄来感谢信:称赞“千里回故土,列车遇亲人。”1989年8月12日深夜,1次列车刚从武昌车站开出,一位从北京上车的孕妇突然临产,年轻的丈夫急得团团转。列车长李建春马上通过广播找来医生,把乘务间当产房,从餐车拿来白酒作酒精消毒。这个26岁尚未结婚的小伙子忘了羞怯,当起了助产士,从餐车端来鸡蛋面条。不久,婴儿呱呱落地。后来,小孩的父亲寄来3面锦旗。他在感谢信中说,为了让小孩永远记住车上的亲人,已取名为“车降”。
1985年的一天,2次列车在信阳开车,身带上万元现金的一位个体户从餐车喝酒回到车厢后,几个流里流气的青年心怀鬼胎围着他转。列车员发现了这一情况,立即报告了车长与乘警。并告诉这位旅客,要他提高警惕注意安全。车到郑州站,列车长亲自护送他下车并转告车站公安执勤人员。这位旅客十分感激,连连向列车长作揖致谢,含泪告别。
有的旅客因生活中碰到不顺心的事,愁眉不展,茶饭不食,甚至出现行动反常。1/2次列车员更以热诚的服务、温和的谈心解开他们心中的疙瘩,给他们增添生活的勇气和力量。1984年的一天,一位解放军女战士愁眉苦脸地在长沙站登上了2次列车2号车厢,两眼总是呆呆地望着窗外,从不和周围的旅客搭话。细心的列车员钟萍看在眼里,有意提了开水壶走近女战士,边倒开水,边贴近耳边亲切地问:“是不是不舒服?”女战士摇摇头,一声不吭。过了一会,小钟再次走到女战士跟前,轻声地问:“想吃点什么吗?两餐没吃了!你怎么顶得住?”女战士还是摇摇头,还是一言不发。钟萍又跑到餐车请厨师做了盘菜饭,倒了一杯开水,端到女战士跟前:“还是喝点水吃点饭吧!”女战士的脸上愁云才渐渐散了,端起碗吃起饭来。不久,女战士寄来了一封感谢信,信中吐露了她的心事:“此次探亲,因为家庭与爱情不顺意而充满了烦恼和悲伤,坐上了2次2号车厢,深感我们的社会不光是有黑暗、自私和偏见,更多的是那充满友爱和体贴的光明,谢谢您,不知名的512号小妹妹。”
1/2次列车的工作人员有句口头禅:“为人民服务没有范围,为旅客服务没有车上车下之分!”他们不仅在列车上热情、体贴入微地为旅客服务,而且把自己的服务从车内延伸到车外,为旅客找亲人,找旅店,找医院,找遗失的物品,发信发电报……
1984年,一位在京工作的素不相识的干部写信给全路列车员标兵张红,说他老家住在离长沙车站几十里的市区某地,老母亲已80岁,想来北京住,但他工作忙,抽不出身去接,想请列车员帮忙。张红接到信后,利用休班时间,先到老人家里取得联系,介绍旅行知识,询问老人要求,又到车站替老人买好车票。赴京途中,张红、小苏等列车员为老人送饭送水,扶上厕所,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眼含热泪,走到哪里夸到哪里。她全家寄来感谢信,赞扬列车员“一心为人民,情如东海深!”
有一回,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妇女带着一个10岁的小女孩摸到2次列车的10号车厢门口,列车员彭桂纯接过车票一看,是一张上铺票。她连忙和下铺旅客商量,换了下铺铺位。交谈中,彭桂纯了解这位旅客还要在北京换车去呼和浩特,就与她商量换乘车次。小彭一路上将茶水饭菜送到她母女手中,车到北京站,又帮她办好中转签证手续,直到护送她们母女登上去呼和浩特的列车,才放心离开。
在不了解列车工作的人看来,列车工作似乎简单平常得很,无非是开车门、关车门、扫地、倒开水,没有什么“业务”、“技术”可言。在1/2次列车工作的列车员开初大多也是这么想的,但当他们登上列车实际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感到要当好列车服务员,可不是容易的事!做一个合格的列车员,就要熟记列车的规章制度;对始发、终点和沿途停靠站的中转车次要能倒背如流,(仅郑州站,始发和过路的车就有60多趟),要熟记沿线各地的历史、风光、物产、风土人情、方言;要懂得心理学、美学。1/2次列车员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中认定了一条真理:一个列车员不仅要有为人民服务之心,还要有为人民服务之才。多年来,北京车队坚持不懈地抓日常学习,抓岗位练兵,坚持经常进行乘务队列训练和文明礼貌用语对答。抓业务培训,根据季节和工作的需要,分工种短期轮训,使每个职工达到应知应会。抓示范表演,树业务典型,进行模拟教学;抓师带徒,新职工进车队,拜一个师傅,经常组织职工到宾馆、汽车、轮船上去学习,博采兄弟服务行业之长。许多刻苦学习的感人事例在车队内外广为流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