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大峡谷”奇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18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海外游踪

  “大峡谷”奇景
  刘开宸
提起美国西部,人们自然会产生某种神秘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美国西部片的影响:在一片荒漠、高原和山谷上,骑士们跃马扬鞭,纵横驰骋,一路风尘,好不豪放!住在美国东部大城市的我们,早想一游西部,察其究竟。
今年年初,我们有幸实现了“美国西部行”的愿望。我们乘飞机离开美国东部的纽约时,大雪纷飞,寒气袭人,当天到达了美国西部的洛杉矶,那里却是春光明媚,满目葱绿。我们从洛杉矶驱车往东北行,穿过加利福尼亚州的荒漠,通过亚利桑那州的高原,行程近一千公里,到达了世界有名的“大峡谷”地区。那里白雪盖地,气候寒冷,我们又回到了冬季。虽然西部骑士不复再见了,但那宽广雄伟的景色,却依然如故,名不虚传。
大峡谷的特点,并不在高,一般海拔为二千三百米左右;它深达一千七百五十三米,但这也不是它的特点。它的特点是通过那裸露的地层,可以探知近二十亿年来地球的演变进程。这在地球上是独一无二的。
苍海变山崖 大峡谷全长四百四十六公里,宽度为六至二十二公里,分南崖、北崖和谷底三大区,各有不同特色。人们的游览,主要集中在南崖。
我们乘车在南崖的山道上西行,沿途遇到风景眺望点,就下车观看,从不同角度观赏大峡谷的风景,都能清晰地看出地层的形成痕迹。到达最西侧的“黑尔米特”点时,往下眺望,看到沙岩、页岩和石灰岩等地层,层层叠置约达九百多米高。那地方坡度很大,十分陡峭,如刀切一样整齐,真是鬼斧神功。
这种明显的地貌特征,是由地壳升降运动频繁所致。据地质学家考察,早在二十亿年前,这片地区是一片汪洋,地层在那时开始形成。到十亿年前,大峡谷地区高出海平面,但到六亿年前,大峡谷地区又被大海覆盖,到七千万年前大峡谷又逐渐露出海平面基本上形成今天的山崖、低谷。当大峡谷地区为海水覆盖时,贝壳类动物开始衍生,并产生沉积作用,海生动物的遗体成为地层的新物质;当大峡谷高出海平面时,岩石就遭到风化侵蚀。苍海变山崖,山崖变苍海,这两种现象反复交替,从而形成各种地层。
水向高处流 在南崖西端,向下眺望,看见一条河,那是有名的科罗拉多河,它是在七千万年前开始侵蚀穿割大峡谷的。一河蓝水,从大峡谷地势较低的南侧,回转奔流到地势更高的北侧——北崖地势比南崖高三百六十多米,形成了“水向高处流”的奇景。个中原因,地理学家们至今尚不能做出恰当的解释。
从南崖下望,隐约看见科罗拉多河上横架着一座木桥,那也是引起游客好奇心的一个旅游点。但那里没有任何旅游设施,更无住家。冬季雪封,无法前往,人们一般只在夏季沿山崖经小山道步行,或骑骡马去,约需六小时。到达那里后,就露营夜宿,以干粮充饥。第二天才返回南崖。这一活动包含有冒险的刺激,也有怀古之幽情。
那座木桥大概是印第安人以前搭建的。地质学家根据挖掘到的一些古物推测,约在公元前两千年,大峡谷就有炊烟人迹,最早定居此地的是印第安人的阿纳萨齐和科霍尼纳两个部族。在公元一千一百五十年,由于长期干旱,印第安人被迫迁徙他处,时隔一百五十年后,其它族的印第安人再度搬回此区。一七七六年,西班牙神父汤姆斯·卡西亚单独从大峡谷的东侧走到西侧,一路向印第安人传教,受到当地印第安人的隆重接待。
孔孟二峰 大峡谷地区,群峰叠起,气象万千,蔚为壮观。更令人惊讶的是,在大峡谷北崖的西侧竟有称为孔子峰和孟子峰的双峰,分别为海拔二千一百六十米和二千一百三十四米。两峰巍峨险峻,为独立连峰。在大峡谷南崖的“皮玛”眺望区和“黑尔米特”眺望站,越过科罗拉多河北望,两峰清晰可见,这两峰是洛杉矶地区的华人登山队一九八七年到大峡谷登山,经当地登山人士在地图上指认后才发现的。据说,在一八八○年至一八八一年,美国人克拉伦斯·爱德华·杜通率领一支探险队,抵达了大峡谷,他对大峡谷两侧群峰之壮观惊叹不已,乃以希腊、罗马神话中的诸神以及中国等文明古国的思想家为群峰命名,其中包括孔子峰和孟子峰,并标在后来制作的地图上。
我们从南崖西端返回时,恰逢日落,遥望一轮红日徐徐沉入群峰之中,西天一片红霞,夕阳余辉映着大峡谷,美景如画,令人流连。
大峡谷是美国在一八四八年的美墨战争中,从墨西哥手里并吞过来的。二十世纪初以来,美国注意保护大峡谷的自然风景。先修铁路,后筑公路,从洛杉矶市直达大峡谷。又在大峡谷地区建立了“大峡谷村”,有旅馆和露营区。现在,每年有各国的三百五十万游客,来欣赏这世界上奇特的风景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