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垦复土地 造福后代——淮北市整治工矿建设废弃地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6-27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垦复土地 造福后代
——淮北市整治工矿建设废弃地的事迹
朱进源
“能源之乡”安徽淮北市,曾是一片穷乡僻壤,靠着得天独厚的资源,迅速发展成为今天的新兴煤炭、电力工业城市。然而,在采煤和发电过程中,由于地表的塌陷、变形以及废弃煤矸石、粉煤灰的占压,全市每年有上万亩土地被“吞食”,遭破坏。十多年来,全市累计被占土地已近10万亩。近年来,淮北市积极探索整治、利用工矿建设废弃地,开展土地垦复的技术研究和试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用煤矸石充填塌陷区复田造地
在淮北市,塌陷区和煤矿一样星罗棋布。淮北矿务局已塌陷征地8.2万亩,平均每天还因采煤塌陷土地17亩;全局积存的煤矸石已超过7000万吨,占地800多亩,而且每年还在以400多万吨的速度增长。但该局过去只用煤矸石制砖、作水泥掺合料等,占排矸量的16%。从1984年起,该局把大量煤矸石用来回填塌陷区复田造地,开拓了新的利用渠道。
该局岱河煤矿1984年利用矸石充填塌陷区,复田造地178亩,作为建设用地,先后在上面建起楼房、游泳池和灯光球场。现在他们又在新的矸石充填地上兴建淮北矿区文化体育中心,包括矿区中学、能容纳4000人的体育馆、有400米跑道和足球场的体育场等。他们还把两个积水陷坑修整为人工湖,变成一座景色迷人的矿山公园。经环境部门检测,近几年,这个矿区大气中的降尘量降低了73%,总悬浮微粒降低20%,二氧化硫含量降低32%。1987年以来,该矿先后获得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授予的“全国环境优美工厂”和“全国环境保护先进企业”称号。
    用粉煤灰充填塌陷区复田造地
为了长远解决电厂大量的粉煤灰问题,淮北市放弃原拟建山谷型贮灰场的方案,有计划、大规模地利用塌陷区建设贮灰场。一期灰场设计总容量为1446万立方米,按电厂现有的排灰量计算,可使用18年,平均每年复田造地327亩,18年共可复田5886亩。由于利用了塌陷区形成的自然空间,不必重新征地,与原拟建的山谷型贮灰场相比,库容增加53.8%,造价也大大降低,每年还可节约排灰运行费44万元。
他们还在塌陷区贮灰场上覆土造田33亩,进行农林作物种植试验。现在,3年生的意杨、柳树、刺槐的胸径都超过20厘米。1986年,淮北矿务局开始在粉煤灰上复田营造矿柱林、搪材林和用材林,到明年,3000亩灰场将全部为绿树覆盖。
    把塌陷区变成“大菜篮”
采掘形成的面积大、塌陷深、积水量大的地块,复田造地有一定难度,他们就因地制宜用以发展水产养殖业。1987年,淮北市在烈山、段园、朔里、钱楼、城关等5个面积较大的塌陷区开挖连片精养鱼塘2750亩,一时无法改造的大水面就发展网箱、围网和拦网养鱼;沿水面边缘建立水禽养殖基地,在浅水面栽种莲藕茭白;同时,利用挖塘的泥堆土造田,栽果种菜。全市没有占用多少土地,就建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副食品基地。1989年,塌陷区的精养鱼塘共产鱼70多万公斤,10个养禽场养禽类70万只,茭白、莲藕等水生蔬菜自给有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