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一个攀登者的自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6-27
第8版(副刊)
专栏:金马人物特写征文

  一个攀登者的自述
张家瑞 (白族)
别以为我架子大,我实在是没时间。你跟在我们后面跑了半栋楼,都看到了。亚运村工程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关头,我们五洲大酒店更是到了关键的关键。刚才我说,咱们只能谈5分钟。不瞒你讲,师傅们给我介绍对象,把小伙子带到了工地,我也是告诉他,咱们只能谈5分钟。我已经31岁了,他给我的印象不错,要说不遗憾是虚伪的。看,扯到哪去了。你只要我谈一个问题,谈一件我感到最不容易的事?
唉!要说最不容易,就是让工人们知道,我这个“清华”毕业生,如今的工程指挥是可以信任的。咱们从头说起吧。
我是1983年到北京市二建公司参加工作的。当时我顶天真,自己是学结构的,设计院人多,难练出来。到了工区,当技术员的就我一个,我觉得还挺骄傲,要显显身手了。头一个接手的任务是为一项国家重点工程设计“双层桥式架”,嗨!自己的专业,还不跟玩似的。可真干起来就傻眼了。桥架的桥型是什么样子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下现场学去。我天天跟工人们在一块儿,终于完成了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任务,也有了第一个发现:原来书本之外还有那么大一个知识库,一位师傅简直就是一本书。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又主动要求从技术科下到队组,想在沙石混凝土堆里真刀真枪地练练。
我的职务是一个队的技术队长。工人们一瞧来了个白白净净的小女孩,还梳着个“羊尾松”,说:“小丫头来管我们大老爷们,瞎闹。”下现场不容易,管人就更难了。
我负责质量检查。第一天上班,发现一些年轻工人楼体涂料方法不对,我冲着脚手架上的班长喊:“你下来一下,刷法不对呀!”这位爬了20年脚手架的工人,回了句:“你不会上来呀?”
脚手架有40多米高,而且得从一个架子上腾空跨到另一个架子上去。我咬咬牙,上去了。哪知道脚踏板让风一吹,忽悠忽悠的,我两腿发抖,双手紧紧抓住栏杆,出了一身冷汗。我狠着心对自己说:“卢建北,你今天说死了也得过去。”一寸,一寸,我挪到他跟前。他一愣:“唷,你上来啦。”当然最后问题解决了。他挺高兴,说:“老哥告诉你个窍门儿,一直向前走,别往两边看。”是呵,大胆地向前走吧!就这么着,一步一步,在去年最热的日子里,我扛着铺盖卷进了亚运村……
大酒店的建设更是千难万难。几万平米的栋号今年4月就要交用,却还有60%的工作量。千难万难我还是幸运的,我是临危受命,被领导点的将,还有多少和我一样的大学生眼巴巴地瞅着这个机会呢!我15年的寒窗苦,7年来在工地上摸爬滚打,积累出来的经验,不就是为了今天吗?
咱们别离题,还谈我和工人们的事儿。工人是最坦诚直率、最纯朴的了。年初,大堂吊顶封口时,一位老工长苦思苦想搞了个方案。我觉得还应该再棒些。就一笔一笔重新算,硬是从已经很紧的工期里又挤出了10天。和他谈时,我直犯嘀咕,心想别让老师傅下不来台呀。谁知,他乐哈哈地挑起大拇指:“行!大学生就是比咱强。”听了这话,我这脸红。你别乐,我还有哭的时候呐。
3月份吧,我们搞突击清理。40多吨废料垃圾小山一样堆在电梯口,尘土弥漫,对面都看不清人。我正发高烧,可看到工人一个赛一个地干,就上去抢了把铁锹。从下午一干就是夜里12点。那天正赶上停水,大酒店成了“上甘岭。”我把现场仅有的一壶水放在了大伙儿中间,谁知他们咽着唾沫说:“小卢不喝第一口,我们谁也不喝。”看着这些“白毛男”,我差点没哭出来。正推来让去,医生拿着退烧针找我来了。不知为什么,一针下去我反而垮了。工人们急了眼,连搀带架把我送回了指挥部。
也不知过了多久,我朦朦胧胧睁开眼睛,周围站满了两眼通红的工人,他们都那样看着我,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好久没见面的爸爸、哥哥,我这眼泪呀……
有人说我:建北你真行,工程干得漂亮,又得了那么多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五四”奖章获得者、亚运会工程优秀青年指挥等)。你算是尝到了成功的欢乐。是呵,亚运工程那么困难,我们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们通力协作,互相学习,终于拿下来了。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因素啊!
可今天,我望着这幢像纽带一样,把我和工人们紧紧连结在一起的大厦,却笑不出来。是2000工人,4000双手支撑着我,才有的今天!母亲病逝,孩子住院都不能使他们离开这里一步,他们,才是最值得你去写得呀。
呵,到时间了,对不起,再见!
             (作者单位:北京《住宅建设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