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武钢张有龄工程师的“杰作”思想坏了事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8-16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武钢张有龄工程师的“杰作”思想坏了事情
编辑同志:张有龄过去是个很有名的土木工程师,他曾给人民办了一些有益的事情。但是,两年以来,他给我们太原钢铁厂设计了十七项土木建筑工程,都发生了错误。其中尤以机修厂厂房设计中的错误最为严重。
机修厂是钢铁厂的重要生产部门之一,国家以六十亿元的巨款来建筑这个厂房。张有龄没有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来设计这个工程,相反的,他只是追求所谓“风格新颖”、“线条秀丽”那一套资产阶级的玩艺,结果使工程完全脱离了生产的需要。他把屋顶设计成弓形薄壳的半圆顶;在泥柱中多用钢筋而少灌水泥,尽量缩小断面,以求美观;在四周的墙壁开了许多玻璃窗,窗户面积占整个厂房墙面的百分之六十八。张有龄对这个“杰作”十分满意,他说:这个厂房有美观、经济、坚固、光线充足和有效使用面积大等等“优点”。其实,这些“优点”都是缺点,不仅妨碍了生产,而且损害了工人的健康。
新建筑的这座高大的厂房窗多、顶薄,完全失去御寒挡热的作用。去年冬天,厂房的房顶及四面的玻璃窗上,成天结着一层白霜。虽然生了三十七个头号大火炉,大伙的手脚还被冻僵了,如果在这个厂房安装暖气,最少得花二十亿元,而且技术上也有困难。到了夏季,火热的太阳光从四面的玻璃窗射进厂房,晒得大伙汗流浃背,头晕眼黑。强烈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妨碍工作。现在,我们不得不把东、西、南面的玻璃窗上涂了白粉,但也不解决问题。
薄屋顶是用木壳抹水泥作成的。既不经济,也不坚固。太原附近不产木材,这个房顶的木料都是从东北买来的,计算一下,比就地取材用钢架房顶花的钱还多。这种薄壳房顶,又不适合太原热冷差别很大的气候条件,屋顶已经有许多地方裂缝漏雨了。
因为生产的需要,这个厂房本应安装一架十五吨的天车,但由于薄壳屋顶的厂房经不起天车运走的震动,到现在还没有安装。厂房内的面积虽然很大,可是有效使用面积并不大。安装机器的地方,机器排的很密,每台机器旁边只能站一个操作的工人,第二个人就走不过去了。但在厂房中间的一部分,却宽出二公尺的地方,没有使用价值。
为什么张有龄工程师给我们设计的厂房这样不好呢?照我看,这是他的资产阶级思想在作怪。他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好看,竟不管我们工人工作的需要;他为了创造个人的“杰作”,竟不顾生产的需要,使国家基本建设遭受重大的损失。听说张有龄工程师已经检讨过他的“杰作”思想,这是好的。我们希望像张有龄这样的技术人员,都把自己的思想好好改造一下,以便给祖国做出更多有益的事情。
太原钢铁厂工人鲁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