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第四野战军在速成识字基础上的文化进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8-16
第3版()
专栏:

第四野战军在速成识字基础上的文化进军
吴明
第四野战军在基本上消除了文盲以后,又发布了
“小学语文教学实施方案”,经过严格的编班测验,全部参加学习的干部、战士,都转入了语文课本教学。现在部队中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人,进入了初小四年级以上的班级继续学习(千字以下的半文盲仅占百分之二左右)。待他们具备了相当的语文基础之后,即开始学习算术、自然、史地等文化科学知识(有些单位已开始了这方面的教学)。
著名的练兵模范李国富领导的第八班,原来绝大部分战士是文盲,李国富本人也只认识七百字;现在全班不仅都能阅读一般的书报,而且能写几百字的文章了,他们的语文都已达到高小程度。某部机炮连李树森学习小组的五个人,原来只有一个人认识三百个单字,其他都是一个大字也不识,但经过了半年的文化学习,在语文方面他们都是高小二年级生了。曾立过八大功五小功的著名的战斗英雄李万余,一九五○年他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时,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全,但现在,他已是高小二年级的学员了;他领导的某部三连第二排,原来全排绝大多数是文盲,但在李万余的组织领导下,现在全排多半人都已达到高小程度,李万余亲自包教的八个接受能力最差的人,现在都是初小四年级以上的学员。某团千字以下的文盲原来占百分之八十四点七,但现在已达到初小四年级以上水平的占全体百分之七十八点七(其他成绩稍差的多半因为公差勤务、调遣、病假等情)。
几个月来,阅读书报,对战士们来说,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战士们精确地计算着人民日报、战士报、战士生活等报刊发到他们连队的时间。许多人把他们津贴费的大部分拿来买书。某部通讯连战士自己订了五份报,连炊事班也订了人民日报。某部机枪连推选代表去广州参加第三届文化教学代表大会的时候,全连战士托代表捎书的钱就在六百万元以上。某部青年团员李国川刚突击识会了两千多字,就拿全月的津贴费买了八本书。许多党员都买了“论党”、“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文件。某团团图书馆有二千余册书籍,经常全部借出。某部二连全连人不到图书组借书看的仅两个人。现在,在战士们的住室中的窗台上、桌子上、书包里已摆不下他们的书,许多班排都已动手建造自己的书架子。
每连的俱乐部,成了一个小型的文化馆。只墙报一项,每天都保持三十篇以上的稿件,多的时候
(如节日)可到一、二百篇。每次看完一部电影,第二天墙报上就贴满了影片观后感的文章。许多单位的墙报稿件必须做到三好——内容好、语句好、字体好才能选用。
更使人兴奋的是,随着文化的提高,部队中各项工作都显著地提高了。某团原来有十一个连长不能阅读军事教材;现在,他们上军事课前都能做好教案,讲话有提纲,开会作记录,汇报也常用书面了。某部通讯连副指导员汤桂林原来只认识几百字,一切问题靠脑子记,需要写的东西由别人代笔;现在他能写工作总结了,有头有尾,内容分明。班、排每次开会都由大家轮流作记录。今年五四青年节评模范时,大部分材料是由班排自己整理的。某部炊事班长,每天记伙食日报,按旬向连部写总结。目前为了巩固已得的成绩,许多工作都尽量通过书面来进行。这样他们通过文化学习提高了工作,又在工作中把已学得的成绩巩固和发展起来。
战士们由于大量地阅读了书报,眼界打开了。他们从书报上看到祖国的伟大建设,或朝鲜前线的胜利消息,那种兴奋的心情,就好像自己打了大胜仗
一样。某部二连战士黄水香,生长在广西大山区里,过去没念过书,在他获得了阅读能力后,就专门找有关伟大祖国的书来看,他说:“我更感到我们祖国的伟大可爱了。”
通过文化学习,战士们更加友爱团结起来。某连有二十一个省籍的战士,以往他们虽然在政治上、生活上也很团结,但由于言语不通,在情感和习惯上总还有某种程度上的隔阂;在文化学习中,加速了言语的沟通,情感上也更加融洽起来。从东北来的战士生怕两广的战士念不准音,两广的战士又担心北方战士会因天热而影响学习,因而大家总在积极地主动地想办法互相帮助。
许多战士有了写作能力以后,就练习写信向家中报喜。东北有一个老太太,跋涉万里到部队来找儿子,一看儿子正在积极地学文化,受到了极大的感动。临走时,她说:“孩子,学吧,好好地学吧!咱祖宗三代没有一个人念过书。毛主席领导我们翻了身,又叫我们的孩子学文化,我还有啥话可说!”孩子也向母亲表示了决心:“我现在还年青,我一定好好地学好文化,当好国防军的战士,这才对得起妈妈!”妈妈高兴地走了,孩子更积极起来。孩子估计妈妈快要到家的时候,马上写了封安慰的信。
半年来的成绩,是经过了相当艰巨的努力才得来的。由于全体同志认清了学文化的重大意义,他们表现了高度的积极性。没有课堂,就自己动手来建造;没有可能建造时就搭草篷;有的因为其他的工作任务连草篷也不能搭,就在树荫下上课。没有桌子,就利用沙盘和自己的膝盖。纸不够用,就利用树叶。开始念注音符号,南方的同志有的念不准,就用筷子压着自己的舌头来练;有一个同志为了咬准音,在自己嘴里放了块小石头,十几天后,小石头磨滑了,音也咬准了。某部灯光不够,战士们用白纸壳卷成喇叭形,聚月光而代灯。白天学的课没复习完,夜间就在被窝里用小手电偷着复习。李树森学习小组练习写字的时候,大家的手练得肿的不能拿筷子了。公差勤务再忙,课得补,作业得交。战士们说:“饭少吃一顿不要紧,觉两夜不睡没问题,但课不能不上。”至于说到在文化学习中的小创造,那就更多了。像学员们制造了拼音洋片、识字幻灯、文化打靶,建立了文化医院(互相医治文章的毛病)和文化疗养院(分别同音、同义、同形的字),自制了粉笔、竹笔、松油灯、月光灯,以及可以携带的小书桌,可以装书又可以坐人的小板凳等。
由于他们在学习中发挥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大批的学习模范涌现出来了。仅某军一个单位在学习上立功的人数即达五千七百五十四人;其中学员立功者四千八百十四人,教员立功者五百十八人,干部立功者四百二十二人。许多著名的战斗连队,如今又成了学习模范单位,像从井冈山下来的“钢铁第二连”、刘子丹同志亲手培植的某部七连——“钢铁连”,过去差不多各种战斗任务都立功的“神山社连”等;著名的“塔山英雄团”在学习中也受到表扬;许多参加一九五○年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的英雄,像李广正、李万余、寗振贵、刘希洪、钱安良等又被选为学习模范,在“七一”全军召开的第三届文化教学代表大会上,他们又光荣地会师了,他们互相交流学习经验,互相勉励着:“英雄要永远前进!”
在文化教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收获是,我们部队中广大知识分子和工农分子更进一步地结合起来了。文化学习一开始,领导上就号召在全军中展开“尊师爱生”运动,全体同志都响应了这个号召,现在已收到良好的效果。工农出身的干部、战士的高贵的品质及学习精神教育了知识分子,工农出身的同志进一步看清了知识分子在部队里的作用;知识分子在教学中自己也得到很好的锻炼。因而大家从阶级观点上、思想情感上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教员们说:“我们有天大的困难,一到班里就解决了。”这就是说他们已经懂得了依靠群众和联系群众。学员们说:“我们学习获得成绩,我们的教员是尽了最大的努力的!”在生活上战士们对教员体贴备至,问寒问暖,代洗衣服、打水,有的打水时还在水里放上些糖或甘草。特别是在文化学习上对教员的尊重,更使教员们感动,教员们时刻勉励自己:“有这样好的学员,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他们教好呢?”从千百个立功的模范教员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也是飞快地进步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