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难以下咽的苦药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01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难以下咽的苦药丸
  张振亚
欧洲共同体12国外长最近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会议上,决定从1993年开始,对来自日本的汽车实施所谓“自愿”限额,就像美国从1981年起对日本汽车所实行的“自愿”限额一样。不同的是,欧共体的这项新的限额把日本公司在西欧投资设厂制造的汽车也计算在内,其手段较美国采取的还要严厉。尽管欧共体说,它只是在一段“过渡期”内实施这一规定,一待西欧汽车业强大到能与日本同行业竞争,这一制度便将作废。但无论如何,这等于要日本吞下一粒苦药丸,难怪日本通产省对此颇为不满,并认为把贸易和投资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混在一起,不分青红皂白,横加限制,是日本所不能接受的。
欧共体的这项决定,部分原因是12个成员国对进口日本汽车实行不同政策的结果。英国、西德对日本汽车的进口一向限制不严,英国甚至欢迎日商在当地设厂,借以缓和英国的就业和对外收支困难,而法国、意大利等则几乎是要把日本汽车全部拒之门外。1992年以前,由于欧共体内部仍设有贸易障碍,日本汽车打入一国的市场,并不保证它可以畅通无阻进入其他成员国,因此欧共体各国都可以各行其是。但1992年后,欧共体内部将实现资本、商品和劳动力的自由流通。于是日本汽车进入一国就等于进入欧共体的所有国家,上述政策上的不协调当然就不能再为法、意等国所容忍。这次欧共体外长会议把日本在西欧设厂制造的汽车同日本对西欧出口的汽车一古脑儿列入“自愿”限额之内,其目的显然在于协调欧共体内的政策,也是英、西德等国对法、意等国的一种妥协。
在日益国际化的汽车业中,日本一直是一个可畏的竞争对手。华盛顿曾竭力限制日本汽车进入美国,但是,今天在年销售量近1000万部小汽车的美国市场上,日本车所占的份额已超过25%,而且仍在扩大中。西欧去年销售的小汽车超过了美国,达到1300万辆,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日本小汽车在这里所占的份额平均仅为11%。这并非它缺乏竞争能力,而是因为受到了硬性的限额阻挡:法国只允许日本汽车最多占有其国内市场份额的3%,意大利则不到1%。而在无限额规定的爱尔兰,日本汽车竟占到其市场份额的40%!
值得注意的是,90年代决定国际汽车业胜负的战场将不是在北美、拉美或亚洲,而是在西欧。原因是,美国市场虽大,但已趋于饱和,平均每千人拥有580部小汽车,几年来销量在下降。而西欧每千人仅有380部车,市场潜力大,人均收入又高,销量一直上升。正是基于这一情况,日本的三大汽车公司丰田、日产、本田率先,马自达和三菱汽车公司随后,纷纷计划90年代在西欧设厂或扩大生产,以便分享繁荣。预计到1998年它们将在西欧生产100万部小汽车。
对于如何把握日本汽车厂商进入西欧市场的限度,欧共体内一直有着激烈争论。在1992年欧共体实现真正的统一大市场后,西欧6家大汽车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将白热化。因此,目前的问题归根到底,可以用西德大众汽车公司董事长卡尔·海因的话来概括:“是否剥夺掉日本人参加进来的平等权利”。
在世界贸易日趋自由和开放的总趋势下,欧共体炮制的这颗苦药丸是日本难以下咽的,预料双方将就此寻找新的妥协办法。不过,西欧对日本的戒备心从来就很大,日本企业家要想吐出这粒苦药丸绝非易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