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8阅读
  • 0回复

“扇文化”琐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01
第8版(副刊)
专栏:

  “扇文化”琐谈
  王心喜
炎夏,人们离不开扇子。扇子在中国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和人类的文化史有着密切的关联。
扇子的创制年代众说不一,或谓源于黄帝时,或说源于舜时,反正在古史的传说时代已有制作。其见于史传的最早名称为“五明扇”,相传舜为广开视听求贤自辅,曾作五明扇。
最早的扇有羽制和竹制两种。以禽鸟之羽翎编织成的扇子,往往是用作统治者礼仪之具,如殷高宗制雉尾扇,以备出巡时障尘蔽日。以后历代统治者及显贵均备有此种仪具,而且在使用的数量、规格和质地上,均有严格的等级之分,一般人不能僭用。唐玄宗时,大臣萧嵩又订定了制度,在正殿上设置羽扇,使得皇帝尊容不轻易显露,以示尊严,并有专职人员负责掌扇。
当然,扇子最广泛的用途是逐暑致凉,自汉代始,作为夏日纳凉的扇子已经很普遍了,当时平民百姓爱用蒲扇和团扇。至于折扇,是宋太宗时由日本和朝鲜传入中国的。
扇子进入中华民族的生活中,也影响了中国的艺术、文学和日常行为诸方面。
在中国绘画史上,扇面画占有一席之地。魏晋时期在纨扇、竹扇上题字、作画的现象已经出现。当时的著名书画家都曾为扇泼墨挥毫,使扇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成为一种艺术品。在折扇上题字作画从明成化年间开始盛行,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受到人们的欢迎。唐寅、沈周、仇英、文征明等一代名家,都曾为人为己在扇面上题诗作画。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书画扇面竟达两千多件。
扇子常用来表演戏剧舞蹈。梅兰芳在《贵妃醉酒》中,运用扇子巧妙地表演了杨贵妃的醉态和复杂心理;民间舞蹈中,扇子常常成为表演艺术的重要部分。
在我国文艺作品中,把扇作为题材的,历代皆有佳作。汉成帝时,宫廷女诗人班婕妤写的《怨歌行》云:“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状物言情,隐喻封建时代的女性,年增色衰,好似到了秋天,时过冷落。《水浒传》中白胜唱道:“赤日炎炎似火烧,田野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揭露了剥削阶级的寄生生活,对劳动人民寄于深切同情。《红楼梦》中浓墨重笔描写扇子的也很多。
扇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用途更多。在古代,执扇与否,执何等样扇,已成为人们身份、地位的一种标志。尽管天气不热,士大夫还是照样手持折扇拜亲会友,出入公共场所,以示风雅。清末及民国年间,民间婚丧嫁娶也有用掌扇作仪仗的风俗习惯。扇子的种类很多,用途各有千秋。苏州的折叠式檀香扇,工艺细巧,造型优美,是很好的饰物;杭州的黑纸扇“雨淋不破,日晒不鼓”,不但可以降暑取凉,还可以遮阳蔽雨,有“半把伞”的美誉;四川的棕榈扇,生风、遮阳、挡雨、代垫,一扇可四用。
现今,尽管许多家庭和公共场所都有现代化的降温设备,但是扇子仍然有它广泛的用途,特别是它的文化价值,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譬如南京金陵扇厂、杭州王星记扇厂,将我国传统工艺与绘画艺术巧妙结合,赢得了国内外人士的喜爱,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文化商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