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在文化战线上——回忆黄镇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07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在文化战线上
  ——回忆黄镇同志
  刘复之 贺敬之 林默涵 陈辛仁 姚仲明 王阑西 王仲方
黄镇同志逝世半年多了,我们依然沉浸在对他的深切怀念中。
黄镇同志幼年即热衷于作画,青年时期到上海先后入美术专科学校和新华艺术大学攻读,在刘海粟和潘天寿等名师的指教下,技艺大有长进。他本来立志从事艺术教育事业,由于客观形势逼人,便投笔从戎,探求救国之道。后来,他参加了宁都暴动,加入了共产党,成为红军干部,从此他所长期追求的崇高愿望得以实现。
(一)
黄镇在红军五军团担任宣传干事,他运用自己平生所学,编歌、编剧、绘画、写标语,并且自己参加唱歌演戏,积极开展战地宣传鼓动工作。他的艺术才能和工作热情,很快被军团政治部主任刘伯坚所了解、赏识,刘派他到瑞金去接受短期训练。训练结束后,他担任了军团政治部宣传科长,并领导“猛进剧社”。在苏区,他参加了《杀上庐山》的戏剧演出,获得好评。他绘制的大幅油画《粉碎敌人五次进攻》,被红五军团献给第二次全国苏区大会,悬挂于大会会场。他编的歌剧,受到了瞿秋白重视并曾计划出版。这时,黄镇的革命画家的名声,在红五军团中,已颇有影响。
在长征途中,黄镇连像样的纸张也没有,只能用各种各样、大小不等、随手拾来的杂色纸写字、作画。就这样,他在万里长征中主要的贡献是他沿途创作了大量感人至深、鼓舞士气的写生画。十分可惜的是,在那动乱苦难的内战年月,只幸存下来24幅,成为红军长征时期罕有的形象史料和极其宝贵的艺术珍品。这24幅画,1938年由肖华同志带到上海,阿英(钱杏村)安排,很快以《西行漫画》的书名编印成集发表。阿英在叙文中写道:“虽是24幅的漫画,却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坚实,以及作为民族自己的艺术,在斗争与苦难之中在开始成长。”“在中国漫画中,请问有谁表现过这样伟大的内容,又有谁表现了这样韧性的战斗?刻苦、耐劳,为着民族的解放,愉快地忍受着一切,这是怎样的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意志。非常现实的、乐观地在绘画中,把这种意志表达出来,是从这一束漫画始。”“这一束漫画,它不仅要伴着那二万五千里长征历史的伟大行程永恒存在,它的印行,也使得中国漫画界,受到一个巨大的新的激刺,走向新的开展。”《西行漫画》当时只印了2000册,绝大部分流传在上海和新四军地区,1958年重印过3000册。1962年7月再版的时候,正式定名为《长征画集》。1977年7月、1982年6月、1988年8月又先后出了第二、三、四版,并出了英、法、日等外文版,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黄镇同志在长征途中,写了不少歌剧和话剧,其中在当时较有影响的是《英勇上前线》和《破草鞋》两剧。特别是话剧《破草鞋》,演出后受到部队官兵和沿途群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由于该剧获得的成功,1935年6月14日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后,黄镇奉命率红三、五军团剧社赶往参加庆祝大会的文艺演出。《破草鞋》的演出受到了最热烈的欢迎。当舞台上出现国民党军队屡遭惨败,几十万大军的战果仅仅是红军丢弃的几双破草鞋的场面时,观众报以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
黄镇对太行军区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是文武双全的政治委员,他深深懂得,战斗不仅仅是铁血的较量,有时也是文墨的战斗,必须同时运用两种武器去战胜敌人。因此在部队政治工作中,他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多幕话剧《清平乡》演出获得成功后,又陆续出现了一大批为太行军民所喜爱的秧歌剧、话剧等好作品。
黄镇对太行军区部队创办的《战场报》和刊物《抗日战场》,经常给予切实的指导,并且亲自为它们组稿、撰稿,使它们更为读者所欢迎。黄镇同志还为建立太行部队的摄影工作倾注了心血。从规定工作方向、配备干部、调拨经费,一直到《战场画报》的出版,在一个接一个的困难出现的时候,他都亲自加以逐个解决。最后,使《战场画报》终于胜利出刊,并办成了太行全区的一份印刷十分精良的以图画、摄影、文艺三结合的艺术刊物。
(二)
黄镇从1950年起,从事外交工作长达27年。
他对使馆文化处的工作十分关心,帮助业务建设,督促对外活动。由于他有很高的文化艺术水平,又善绘画,与驻在国文化界人士交往共同语言多,很受对方的敬重。例如,苏加诺总统十分爱画,总统府设有画室藏画,并有画师负责管理此项事务,黄镇同志便常与总统交往。苏加诺总统有时还专请黄镇去与之一起评画。黄镇同志对绘画艺术的见解以及对我国绘画传统的介绍,使苏加诺深表赞佩。苏加诺出版其藏画集,就是通过黄镇同志与我国内联系安排的。
黄镇同志在担任驻外大使工作中,总是把促进我国与驻在国开展文化交流放在使馆工作的重要位置上。他在任匈牙利大使期间,以周巍峙同志为团长的中国青年文工团,于1951年10月14日至11月17日在匈牙利访演一个多月,先后在20个城市演出了60多场,观众8万多人次。黄镇同志作为驻匈大使,对该团在访匈期间给予了十分周到的照料,从安排日程到演员生活,无不亲自过问安排。又如:他在任驻印度尼西亚大使期间,我国访问印尼的文艺团体仅大型的就有:以郑振铎同志为团长的中国文化代表团77人,以萨空了同志为团长的中国艺术团91人,先后于1955年6月至8月和1961年3月至5月,访问了印尼各大中城市。我驻印尼使馆在黄镇亲自主持下,对我出访艺术团的访演活动进行了精心安排,保证了访演的成功。
黄镇同志作为我国首任驻法国大使,为开辟和扩大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以画会友,与法国文化界人士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友谊。通过这些朋友的积极活动,大大促进了中法文化交流的发展。法国一些始终热心从事法中文化交流的老朋友,就是黄镇同志在那时候结交的。
1973年黄镇出任驻美国联络处主任,把开展双方人员互访和文化交流作为联络处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他从1973年到1977年的任期内,中美文化交流在中断20多年后,从无到有,交流项目逐年增多,互访人数成倍递长。
(三)
“文化大革命”过去了,可是文化部曾在“四人帮”的直接控制下被践踏得面目全非,人皆称之为重灾区。而主管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对外文委,也早已被迫关门歇业。中央将驻美国的黄镇大使调回国内担任中宣部第一副部长兼文化部长的职务,既抓全国文化事业的拨乱反正,又抓对外文化交流的开展。
黄镇上任后,根据调研结果,决定先解决几项大事:第一,抓整顿队伍。该调出的,该调进的,既是慎重的、又是干脆利落的,明确领导权必须掌握在立场正确、“文革”中没有问题的同志手里。第二,抓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批判“四人帮”在“文革”中散布的极左思潮和种种谬论,及时清除“四人帮”的流毒。第三,抓整顿秩序和开展业务。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克服各种混乱现象。组织和扶持重点的文艺创作,清理积压的创作成品。第四,抓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树立民主、团结、奋发图强、兢兢业业的新风气。
文化部经过一段雷厉风行的整顿,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逐步出现了一批好作品,文艺创作开始走向繁荣。
进入80年代,鉴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国际文化交流势将增多,而且它在发展外交关系方面是相当重要的。于是,重新成立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这是对外文委再次兴家立业的背景。不久,对外文委正式恢复,黄镇同志被任命为对外文委主任,离开了文化部。
黄镇同志在筹备对外文委中,为争取尽快地开展对外活动,采取一面建立机构,一面开展对外工作,很快,对外文化交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仅从1978年到1982年这段时间里,就先后同64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协定,加上“文革”前签订的34个中尚有18个有效的,我国当时即已与82个国家有了文化协定;共派出文化代表团22起,访问了50多个国家,接待了来访的文化代表团69起;派出大中型表演艺术团共186起、7779人次,接待外国来访的表演艺术团165起、5800余人次;派出的文化艺术展览共278起,接待外国的文化艺术展览128起。
黄镇同志对于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开展,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建设性的观点:一是文化交流必须和外交工作相配合。文化交流要宣扬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成就,增进我国与外国人民的互相了解,加强友好合作。二是对外文化交流既防止崇洋媚外,又防止大国沙文主义的排外情绪。要宣扬我国的优秀文化,也不能唯我独尊。要学人之长,补己之不足,抱寻求友谊、寻求知识的态度。三是吸取人家的东西须严格按照毛主席的“洋为中用”的方针。四是要求出国的节目必须是有代表性、有水平的,出国人员必须对接待国的文化特点有个大致了解,对本国的文化政策和历史及其趋向有较清楚的认识。
黄镇同志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革命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谆谆教诲永远萦绕在我们脑际,他的音容笑貌永远闪耀在我们眼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