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跨越二十年——访厦门感光材料有限公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08
第2版(经济)
专栏:

  跨越二十年
  ——访厦门感光材料有限公司
  柏生 孙晓阳
两年前,“福达”牌彩色胶卷和相纸悄然走进中国摄影市场“福达”彩卷和相纸,是由厦门感光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
一片乳白色的建筑群,高耸的“福达”办公大楼,井井有条的生产、科研秩序,这一切都告诉人们:这是我国新崛起的、现代化的感光材料工程公司。
厦门彩色感光材料工程是我国“七五”规划的重点工程,它从美国伊斯曼·柯达公司引进具有8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全套设备和专利技术,生产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福达”彩卷和相纸,使我国彩色感光材料技术一步跨越了20年。柯达公司为什么选中中国的厦门作它的业务伙伴呢?
公司的副总经理何鼓生说,柯达公司作出这种选择,自然首先从它本身的利益出发。但公正地说,柯达公司是有战略眼光的。该公司董事会主席及执行总经理陈道纳很坦诚地说过,他们的抉择,是经过了长期慎重的考虑的。他们认为中国的摄影市场很有潜力。同时,他们对中国政府坚持改革开放政策抱有信任,当然中国方面积极有效的工作也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彩色感光生产线是厦门特区建设10年来引进的最大的高技术项目。仅仅只用了3年10个月(比美方预计工期提前了7个月),就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建成了这个现代化的企业。柯达公司副总裁海基评价说,这是他所见到的质量最好的彩色感光材料生产线之一。现在他们的产品已经具备了优秀的品质,不仅得到柯达公司专家们的赞许,也受到国内专家和客户的认定。
时下有种误解,认为引进不过是举手之劳。其间的甘苦与真谛,何鼓生副总经理用简单的一句话说明了:引进的过程就是艰苦奋斗的过程。
我们的家底并不厚实。50年代初,在感光材料作坊的基础上建成了厦门感光化学厂。直到80年代初期,我国尚处在生产黑白胶卷的水平上,周总理生前就希望能引进柯达技术,发展中国的彩色感光材料工业。因此,当投资5.5亿元,工程代号“草原1号”上马时,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干部便意识到了肩上的重担。柯达公司根据以往的经验,提出建设这种规模的工程至少需要4年半时间。为了争取时间,中方代表反复论证,使美方同意将建设期缩短为4年。
继引进柯达技术之后,厦门感光材料有限公司又从联邦德国引进了涂塑纸生产线的全套技术和设备。现在,这个公司已拥有11亿元固定资产,3条感光材料生产线,年产“福达”牌彩卷3600万卷,彩色相纸60万筒,“厦门牌”黑白相纸和胶片1400万平方米,年产值6亿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