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因地制宜开发资源 解决粮糖争地矛盾 广西蔗糖基地建设成果显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09
第2版(经济)
专栏:

  因地制宜开发资源 解决粮糖争地矛盾
广西蔗糖基地建设成果显著
本报讯 记者姚力文报道:因地制宜开发自然资源,注重解决糖、粮争地矛盾,近几年来,广西蔗糖生产持续稳步发展。1989年,在遭受百年一遇的大旱、20万亩蔗田绝收的情况下,全区仍比上一年增产甘蔗130万吨、机制糖13万吨,分别比1985年增长54%和47%;同年,全区粮食总产量也较上年有较大增长。
广西去年大部分蔗区受到严重干旱,但今春农民种蔗和护理宿根蔗的热情仍然很高。目前,春植蔗生长良好,大多数宿根蔗的发芽和长势也好于去年。
据有关部门介绍,广西糖业生产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广西有发展蔗糖生产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自治区党委、政府重视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把蔗糖生产作为自治区一大支柱产业来抓。为了解决粮糖争地矛盾,广西近几年在组织蔗糖生产开发中,把重点逐步转向桂南、桂西南等新蔗区。特别是近两年,国家把广西确定为重点开发的蔗糖基地后,新蔗区每年开发水利条件较差、种粮效益低的宜蔗荒地都在10万亩以上。
——已拥有较强的加工能力和甘蔗栽培、良种培育的技术力量。全区已形成以大型糖厂为主体的年榨1200万吨甘蔗的制糖生产体系。新培育的甘蔗良种桂糖11号,含糖量高达16%,它的推广可大幅度地提高蔗糖生产的经济效益。
——在甘蔗、食糖售价偏低而生产资料大幅度涨价等不利条件下,广西的蔗糖生产之所以能持续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县(市)较好地处理了加工企业与蔗农间的利益关系。糖厂不仅每年向蔗农返还部分利润,并从技术指导、良种、化肥等生产资料的供应等方面,向蔗农提供系列化服务,从而保护了广大蔗农种蔗的积极性。
——集中使用农业开发资金,使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效益,有力地促进了新蔗区的建成和发展。比如,有关部门经过调查研究,向贵港市三里镇蔗区投入开发资金2.5万元,向糖厂投资3万元,并发动蔗农集资42.5万元,兴修了全长4500米的三条水渠,扩大了灌溉面积。当年,5200亩甘蔗抗御住严重干旱获得好收成。
有关负责人还告诉记者:甘蔗收购价和糖的出厂价急需适时调整,糖业的生产和流通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甘蔗的生产与加工能力需要同步增强。
只要国家扶持糖业开发的政策稳定不变,广西糖业再上一个较大台阶,在年产食糖120万吨的基础上,于“八五”计划末期再增产食糖四五十万吨是能够办到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