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群众利益为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11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思辩篇

  群众利益为贵
陈维伟
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从何入手?江苏省的一位县委书记总结了三条:一是壮大集体经济;二是帮助群众致富;三是抓好廉政问题。
也许是巧合,黑龙江省有位村党支部书记也总结了这三条,而且概括成12个字:“造福为民,扶贫为民,清正为民。”
来自南北两地的经验,都在讲着一个道理:只要你的确是在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利益,而不图私利,群众自然会拥戴你,跟着你走。
其实,这一点,党章上早已讲清楚了。我们的党是立党为公的,除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以外,别无他利可图。战争年代,共产党有那么多优秀儿女甘洒热血,甘献青春,为的是民族之独立、人民之幸福,而个人的名利地位、富贵享乐统统抛之脑后。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人民群众看清楚了:什么皇帝老子、袁大头、蒋家王朝、土豪劣绅,一概都是欺压人民的,唯有共产党才是人民的救星。
人民江山打下来了,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但党的宗旨丝毫没有变,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利益一点也马虎不得,否则,我们的党就会失去民心,失去群众的拥护。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所以是深得民心之举,正是因为它给绝大多数城乡群众带来实惠,谋得利益。
相反,倘若一个地方的党组织涣散无力,拿着人民的“俸禄”,不思进取,致使当地经济发展不起来,老百姓缺衣少食,对这样的党组织,群众还会信赖吗?这里的党员干部站出来讲话,还有号召力吗?没有信赖感,没有号召力,如何能密切联系群众呢?
农村基层党组织为群众谋利益,主要体现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上。然而,在致富的道路上,具体到一家一户,贫富程度总是有差异的。这时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向贫困户伸出扶持之手,给予无私的援助。如果“只顾自家盖洋楼,不管他人忧与愁”,甚至侵吞、贪占集体财产,以发个人之家,那势必会在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竖起一道隔阂屏障来。因为在群众眼里,你不是在为他们谋利益,而是在为个人谋利益,甚至还在侵害他们的利益,长此以往,党组织与群众、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凝聚力就会削弱甚至丧失。
群众利益为贵。这应当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指导思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