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我国报纸生产发生革命性变化 告别“铅与火” 走向“光与电” 广播电视通讯社等技术现代化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11
第4版(要闻)
专栏:

  我国报纸生产发生革命性变化
告别“铅与火” 走向“光与电”
广播电视通讯社等技术现代化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记者孙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媒介技术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有力地促进了新闻和信息的传播。进入80年代,我国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等主要新闻媒介不断致力于各自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目前我国省级以上报纸每年的发行总量已达155亿份。将计算机技术用于报纸的编辑与印刷是我国报业现代化的“主旋律”。在过去的10年中,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推广应用,促使我国报纸生产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告别了“铅与火”,走向“光与电”。激光照排技术使报社的新闻编辑、版面设计、制版、传送等作业全部在计算机网络和光电系统中进行,报纸的生产效率显著提高。80年代初,中国日报社第一个引进了英文电脑照排技术,拉开了我国报业计算机化的序幕。80年代中后期,我国报社开始大规模采用汉字激光照排技术。1985年7月,刚刚创刊的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一个引进了汉字激光照排,抛掉了繁琐的铅印;1986年10月,经济日报社第一个采用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的激光照排系统印出了报纸,实现了无铅作业,效率提高4倍;今年2月,人民日报全部采用了激光照排技术。目前,报业应用最广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是我国自己开发研制的华光型激光照排系统。据了解,今年我国省级以上报纸将基本实现激光照排。
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壮大的广播电视业今天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新闻媒介。截至1989年,我国已有广播电台531座,电视台469座,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655座。卫星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我国广播电视传播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今天,生活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73%的人口都可以听到广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每天用43种语言广播,全世界都可以收听到RADIO BEIJING的节目。通过通讯卫星,中央电视台已能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图像,并将自己的新闻节目传到祖国的边疆。近年落成使用的中央电视台彩电中心大楼,技术规模居世界前5名。我国电视节目的覆盖率目前已达77.9%。调频电台广播、专业电台广播以及有线电视网在我国也陆续出现。
今年也是我国通讯社现代化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我国最大的通讯社新华社今年已启用新建成的高117米的新闻大厦,这座大厦里有我国最先进的计算机新闻处理系统,它可以实现新闻文字和图片的编辑、传送和收发稿的电脑化。现在,新华社通过卫星、微波线路可与它的国内外分社直接联系;在国内,新华社还建立了向全国130家报台发稿的计算机数据通讯网和卫星直接广播数据网。成立于1952年的中国新闻社是我国一家专门向海外华文报纸供稿的通讯社,它最初只能以口播或航寄来传播新闻,今天通过卫星专线可向海外160多家用户传递新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