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听取群众呼声 解决实际问题 甘肃建扶贫点七年不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12
第1版(要闻)
专栏:艰苦奋斗 治穷致富

  听取群众呼声 解决实际问题
甘肃建扶贫点七年不辍
本报兰州7月12日电 记者张述圣报道:省级干部联系县,地级干部联系县或乡,县级干部联系乡或村,对口支援,帮困扶贫。这种层层建立扶贫联系点的做法在甘肃已坚持7年。
甘肃省委、省顾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21名省级领导干部,于1984年初在全省最干旱、最困难的中部20个县,分别建立了自己的联系点。他们每年少则三五次、多则五六次到点上调查研究,面对面地倾听群众呼声,实地解决基层问题。
省委书记李子奇的联系点是定西县。全县26个乡镇的沟沟岔岔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近千户农民的庭院里出现过省委书记的身影。正是在这一次又一次脚踏实地的调查研究中,李子奇为定西农民走出困境找到了出路,也为指导全省农民脱贫致富积累了经验。现在,定西县的粮食产量已由1982年的4500万公斤增加到1亿公斤,人均产粮近350公斤,人均纯收入增加了244.3元,国家在这里的返销粮下降了80%以上,贫困面由70%逐年下降到1989年的8%。省长贾志杰1987年联系经济基础相当薄弱的榆中县后,多次同县领导一起研究,确定走城郊型经济发展的路子。仅仅两三年,全县农村贫困面已由过去的32%下降到19.8%。
目前,甘肃中部干旱地区的20个县,80%的农民在正常年景下可以解决吃饭问题。今年年初,省级领导干部联系县由中部干旱地区转向高寒阴湿和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又分别以这些地区的18个县作为自己的扶贫联系点。在省级领导干部的带动下,全省14个地、州、市的120多名地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86个县、市、区的170多名县级主要领导干部都建立了自己的联系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