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赵守义创旱区小麦高产纪录 并无独得之秘 但凭适用技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12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赵守义创旱区小麦高产纪录
并无独得之秘 但凭适用技术
编者按:赵守义事迹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相信科学技术,有依靠科学技术种地的自觉性。如果农民缺乏自觉要求,只是奉命办事,成效恐怕就差得多了。科学技术只有被生产者掌握和运用起来,才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发挥出应有的威力。                    
本报讯 地处黄土高原东缘的河南省洛宁县卡村,近年冒出一个“省级劳动模范”赵守义。他踏踏实实运用农业科学技术,在这块干旱贫瘠的土地上创造出连续2年亩产小麦上千斤的新纪录!
人们简直难以相信,在这样一种长期干旱少雨,又无灌溉条件,粮食单产一直在200到300多斤徘徊的黄土地上,会有小麦连续稳产高产的事情。而赵守义依靠科学技术实现了。赵守义是村里的科技示范户。近5年来,他每年平均种植小麦8亩多,平均亩产870斤,其中高产田已连续2年突破1000斤。
赵守义采用的技术并不深奥,都是些常规性的旱作农业技术,像选用良种、科学施肥、以肥调水、蓄水保墒、叶面喷肥、防治病虫等等。关键是他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发挥出科学技术应有的威力。他说:凡是旱地小麦高产稳产需要做的事,我都千方百计做到。在赵守义的带动下,洛宁旱作麦区不断涌现出500斤的乡、600斤的村、700斤的组、800斤的户,给这一带的旱地农业带来了希望。     
     
    (朱闻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