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从石化看集约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13
第2版(经济)
专栏:实现我国工业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变(2)

  从石化看集约化
中国石化总公司总经理 陈锦华
石油是世界性的战略资源。当今世界各石油生产国,都把保护石油资源,合理配置石油资源,优化利用石油资源,当作本国的基本国策,当作经济集约化发展的重大内容。
在我国,石油的生产经营总的说还处于粗放的状态,给国家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石油深加工能力差,使我们一方面要出口石油换取外汇,另一方面又要花外汇进口石油产品。世界性的石油跌价,对我们影响极大。据计算,在1985年石油跌价前,我国出口一吨石油可换回塑料0.26吨,现在只能换回0.1吨。所以光挖出油来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发展高技术,向深加工要效益。
另外我国的石油资源配置分散,造成浪费严重。这种现象近几年还有发展。现在各地争建小炼油厂。据我们不完全的了解,年加工原油50万吨以下的小炼油厂全国有50多个,总能力近600万吨。现在全世界,包括发展中国家的炼油厂,平均规模已达到390万吨,而我国的炼厂平均规模只有几十万吨。比小炼油厂更甚者是小土炼炉。每个大油田附近,都有成百上千的小土炼油炉。三年前全国土炼炉约有1000座,到去年8月底增加到4000多座。一年消耗原油100多万吨。这是经济发展中带有最原始性质的粗放经营。小炼油厂和小炼油炉两者汇合,造成的资源浪费实在惊人。
小炼油厂与大炼油厂相比,经济效益、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都相差很大。一吨原油在现代化大炼油厂,轻质油品收率为56%,加工损失率0.8%,每吨产值约390多元,质量达出口标准。小炼油厂的轻质油品收率为43.4%,加工损失率达2.2%,产值约250多元,质量根本无法相比。
我们算了一笔大帐,全国年产1.38亿吨原油,1989年石化总公司得到9259万吨,占67%。石化总公司以这些资源,为国家和地方提供税利达240多亿元。这就是大工业的优势,是经营集约化的成果。可见,在资源的配置利用上必须重视大工业的优化配置,重视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