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弄潮儿——记帆板选手张小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14
第4版(要闻)
专栏:体育

  弄潮儿
——记帆板选手张小冬
该张小冬上场了,岸边喧闹的人群立刻静了下来。
张小冬操帆下水,熟练准确地做出了横桅头触水、立板劈叉等高难动作。岸上的教练们说,小冬凭这些动作便可稳操胜券了。可张小冬没有见好就收,又做起了连男选手也不敢做的迎风驶转体720度。
小冬上岸时,脸上还是笑眯眯的。这一天,气温很低,可小冬似乎一点也意识不到。她全神贯注其他选手的动作,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在她的心目中唯有帆板。
小冬原来在广东湛江读中学时,练的是铅球,曾连续几次夺得全市中学生冠军。然而,她1米62的身高注定难有大作为。后来,广东射击队来湛江招人,小冬应试未中,却被市体校帆板教练看中。第一天上帆板下水,她居然就“航行”了一小段距离,教练看了脱口说,“奇了,以前没见过谁一上帆就能走。”
帆板运动很苦,整日风里来、浪里去,每次训练要在海上漂泊4、5个小时。
与惊涛骇浪搏斗,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不行的,而没有智慧则难以战胜对手。小冬的优势在于她的灵敏,单凭手上的感觉,便能分辨出风力、风向的变化,调整帆的角度,保持高速前进。一次比赛,队员们出发时,一列纵队朝着目标挺进,突然张小冬滑出纵队,偏离了目标方向,外行还以为她失误了。其实,她根据海水颜色变化,发现了新的风区,改变航线就是为了更充分地借助风力行驶。结果她最先到达终点。这几年,张小冬一帆风顺,早在1984年,她就成为三角绕标的世界冠军,后来她又从国内外捧回了一块又一块奖牌。可谁知道,她付出的艰辛有多大呢!
在运动队,小冬和她的教练周自厚是一对恋人。小冬说,这几年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与小周的支持分不开。他们打算亚运会后办喜事,然后全力投入训练,迎接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张小冬很想尝尝当奥运会冠军的滋味。
                     本报记者 李北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