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撒哈拉沙漠北缘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13
第7版(国际)
专栏:海外见闻征文

  撒哈拉沙漠北缘见闻
常欣国
一九八九年八月,我们应邀到利比亚东部沿海作了一次考察。
我们从的黎波里乘飞机首先来到德尔纳市,因为天色未晚,便出门浏览一下市区。市区中间有一条德尔纳河,由南向北注入地中海。这城市北边靠海,南边靠山,白色和米黄色的阿拉伯式建筑,在摇曳着的枣椰树下,自海滨散落到山坡,远看十分令人赏心悦目。
在文化宫里,有男女青年在排练民族歌舞。他们听说我们是“悉尼雅”(中国人),便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德尔纳的历史和地理。在历史上,这地方曾先后为腓尼基人、希腊人、埃及人、罗马人、土耳其人、意大利人统治了两千多年,人民不断地反抗入侵者,终于在二次大战后取得了独立。我们看了反侵略的各种历史文物,对利比亚人民的斗争深表敬意。
因为我们考察时要进入军事禁区,所以先办了进入禁区的手续。到军事哨所后,因民用汽车禁止入内,我们改坐军用车,由一位上尉驾车带路。这是撒哈拉大沙漠的北部边缘,面临地中海,有公路直通托布鲁克到埃及。那位上尉说:这里过去是英法德意等国打仗的地方,现在不许外国人来,你们“悉尼雅”是特殊。陪同的利比亚朋友笑着说:大概有史以来从没有中国人到过这荒漠,你们是第一批。
一路上,只见树木光秃秃的,只剩枯枝,而且一律向东方倾斜,地上的草全都是枯黄的。利比亚朋友说,树和草要到冬季才返青长叶,夏天是枯死的。空气干热,看到的都是中国冬季的萧条景象,令人产生一种奇异的感觉。汽车下了公路,在没有路的大小石块上颠簸,肠子都快颠出来了。这是撒哈拉的一种砾漠。还有一种石漠,地上是大块大块圆滚滚的岩石,汽车根本无法开,就是行人和骆驼也望而生畏。这里还有许多干河道,是砾漠上突然断裂下去的“洼地”,两岸峭立。雨季来临时,倾盆的雨水就自砾漠流入干河道,顺河道冲入地中海,使每条“洼地”变得十分深险,将砾漠割裂成大大小小、一块一块的台地。据说二次大战时,交战双方坦克在此损失惨重,现在有的地方还留有战争的残迹。
在那些“洼地”的入海口,却是另一番景色。
有的是一片平沙,芦苇丛生,水鸟飞翔;有的是悬崖峭壁的峡谷,峡内杂树茂密,峡顶就是那干旱的砾漠;有的地方则流出了汩汩清泉,泉傍有渔村。渔民听说我们是“悉尼雅”,向我们问长问短,问遥远的东方神秘之国的风土人情,问长城,问北京、上海,谈笑风生。
他们还开着汽艇带我们去海上考察,从海上向岸边望去,上黄下绿,倒也秀丽。
我们来到了拜巴湾,这是个天然的军港。古代希腊人,罗马人,土耳其人就是从这里登陆入侵的,现在是军事基地。就在基地附近,建成了一个新城市——拜巴新城。这新城从远处望去,好似沙漠中的海市蜃楼,既神秘又诱人。
考察了东部以后,我们向南向西深入绿山区考察,满目是苍绿色山峦,山区内有河谷,有溪流,有瀑布,有水坝。夕阳西下时,凉风习习,清晨则雾色朦胧,一派中国江南的风光。
考察结束,我们乘出租汽车横穿绿山区去班加西,发现这绿山区横贯好几百公里,其间有好多幽深的山间洞壑。这里是利比亚的重要农业区,有不少十分洁净的城镇和村落,怪不得过去的入侵者总是看上这块宝地,进行争夺。
据说在绿山区的南麓,山势陡直而下,再向南,就是举世闻名的撒哈拉大沙漠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