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阅读
  • 0回复

欧洲经济区谈判及前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13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经济动态

  欧洲经济区谈判及前景
姚立
欧洲共同体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经过一系列探索性会谈后,于6月下旬开始正式就建立欧洲经济区的问题举行谈判。这表明西欧两个最大的经济集团在推进欧洲经济一体化道路上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欧洲经济区的建立将对欧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谈判进程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建立欧洲经济区的目标是欧共体和由瑞典、挪威、芬兰、奥地利、瑞士、冰岛6国组成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在1984年4月举行的首次部长联席会议上提出的。会议发表的《卢森堡宣言》阐述了欧洲经济区的轮廓,其主要内容有:拆除两个集团间的非关税壁垒,协调产品标准,消除技术障碍,简化边境手续和产地条例;加强在运输、农业、渔业、能源以及研究领域的合作;在工作条件、社会保障、文化、保护消费者、环境、旅游和专利权等方面进行协商与交流;协调经济政策与对外关系。双方设想就这些方面达成一项总协定,以期欧洲经济区的建立和欧共体在1993年1月1日建成内部统一大市场的目标同步实现。
正式谈判开始前,两个集团分别就各自的谈判立场进行了磋商。从目前情况看,欧共体和联盟的谈判立场还相距较远。主要分歧是,其一,联盟要求设计一种协商机制,以期对欧共体未来的立法享有“平等决策权”,避免处于被动地位,损害自身的利益。而欧共体则坚持保留最后决策权,反对非成员国分享欧共体的权利,认为在实现欧洲经济区以后,联盟必须接受欧共体的规定;其二是欧共体有关法律的适用范围。联盟要求在欧共体实现统一大市场后,可以在商品、人员、劳务和资金的自由流通上享有一些“例外权”,理由是联盟的有关技术、环境和卫生标准优于欧共体。欧共体则指责联盟提出的“例外权要求”过多,只想从统一大市场中获取实惠。
这些分歧使谈判面临艰难的局面。不过,一般人认为,双方经过讨价还价,会最终达成妥协的。因为首先,双方在经济上相互依赖很深,据联盟秘书处不久前公布的统计,1989年,联盟6个成员国从欧共体的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59.5%,对欧共体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56%,双方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远远超过美国和日本。近年来,欧共体和联盟的贸易一直占世界贸易总额的40%以上。由此看来,谈判失败对双方都不利。其次,对联盟来说,谈判的失败有可能加速自身的解体。因为,随着欧共体1993年统一大市场的临近,联盟部分成员国对欧共体的兴趣大增,奥地利已于去年正式申请加入欧共体,瑞典、挪威及瑞士国内要求加入欧共体的呼声也不断高涨。在欧共体方面,它的当务之急是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在此之前将不接受任何国家的申请。因此,欧共体试图通过建立欧洲经济区加强与联盟的关系,以挡住那些“不合时宜”的加入申请。所以它也不希望谈判破裂。欧洲经济区的建设预示着欧洲经济一体化进一步的扩大与深化。从目前来看,它将使欧共体和联盟的合作关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从长远看,它将为联盟成员国最终加入欧共体打下良好的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