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爱听课的市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15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爱听课的市长
新华社记者 张伟 新华社通讯员 梅明之
30中英语教师阎亮泽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习惯地看着坐在下面的学生。突然,看见教室后面端坐着一位瘦瘦的中年人。“是副市长贾鸿鸣。”她虽然没有见过他,却听许多教师说过这位爱听课的市长。她坦然地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没有显出一丝慌乱。
“阎老师漂亮的板书和流利的口语,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课铃响过之后,贾鸿鸣走上讲台,请同学们稍留几分钟。他用英语扼要地向大家讲解着毕业考试前英语复习中的要点和难点。遇到重要的地方,他还用汉语复述一遍。学生和闻讯围拢来的英语教师们睁大了眼睛,看着这位用英语讲课的市长。
贾鸿鸣是三年前被选为太原市副市长的,分管文教工作。
上任伊始,所有的校长给新市长的工作汇报几乎只有两个字:“要钱”。
“钱是个大问题。但是学校第一位的工作是教学,为什么没人谈教学呢?”贾鸿鸣说。他决定每周到学校听一次课。“这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做做样子,博个好官声,长不了。”有人这样断言。
这话贾鸿鸣听见了,可还是到学校去了。从大学课堂一直到幼儿园的课堂,他像学生一样,认真地听,仔细地记。每次听课前,还要预习这堂课的内容。他办公室的案头上,摆着大中小学校的教材。
“为什么不少教师的教学效果与他们职称的高低相反?”从一个又一个课堂出来以后,贾鸿鸣问自己。他翻翻学生作业,看看老师的教案,检查晚自习的课堂,一连跑了十几所学校,找到了答案。一些教师,特别是高职称教师搞起了第二职业。他们在外面讲一小时的收入远远高于在学校讲八小时。兼课的高收入使这些教师的心离开了学生,离开了课堂。课不认真备了,作业不用心改了,辅导不搞了。
“我明确宣布在职中小学教师搞第二职业是错误的。现在拖着鼻涕的孩子是21世纪的建设者,教不好他们,不只是误人子弟,还是误国。”在教委和市中小学校负责人会议上,贾鸿鸣说:“学校必须围绕教学抓管理,备课、讲课、辅导、批改作业、组织课外活动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
贾鸿鸣并不认为市长的一个命令就可以解决问题。“物体要前进,动力必须大于阻力。”这位前大学哲学教师决心构造一个强有力的动力系统:组织全市教学大赛,评选优秀教案、优秀作业批改、优秀教师;还聘请了数十名军队师职以上离休干部,组成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顾问团。
“深远的目标是要倡导和树立积极向上、教学育人的师范。”贾鸿鸣说。
教学大赛持续了整整一年。近2万名教师参加,1000多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学改革积极分子。
“教师工作很辛苦,早上把学生迎进学校,晚上把他们送走。我们的孩子和老师在一起的时间,比和父母亲在一起的时间还多。大家都要关心教师、尊重教师,尽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作为教育市长,贾鸿鸣到处这样讲。
他建议市政府增拨教育经费,批准建立人民教育基金,大力发展校办工业。在政府和家长们的支持下,财政拨付的教育经费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财政收入增长率16个百分点。人民教育基金从无到有筹集了300万元。校办工业总产值连续两年超过4000万元,每年为学校补充经费400多万元。不久前,太原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对包括大学和幼儿园的7所学校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80.3%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社会地位、待遇表示满意。
市长的心贴近了教师,教师的心贴近了学生,教学质量提高了。去年,在全国和山西省举办的一连串中学生各学科竞赛中,太原市有70名学生获奖。第六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评出的10名一等奖得主中,有6名是太原市的学生。
尽管在太原市3000所学校的35000名教师中,真正在课堂上接触过贾鸿鸣的只是少数,却有越来越多的教师从同事们的议论中了解了他。每当他们走上讲台,看见下面坐着一位瘦瘦的中年人时,浮上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那一定是贾鸿鸣。”一些教师干脆直接写信邀请他听课。一位青年教师在信中这样写道:“我邀请你听课,不仅因为你是市长,还因为你是专家。”
贾鸿鸣也真正成了专家。在当文教市长的三年里,他发表了数十篇关于教学的论文,从课堂的教学艺术到课外活动的组织,从毕业生的考前复习到差等生、落榜生的教学。一部探索我国教育事业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的16万字专著《论教育及其问题》也在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爱听课的市长身边也慢慢聚集起一群爱听课的人。太原市各级教委的干部也学着市长的样儿,到学校听课。早晨,来得早的教师和学生常常可以看见教委的干部、学校的校长站在校门口。而当教师们走进课堂时,又看见他们拿着笔记本,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里。
贾鸿鸣也依然和三年前刚上任时一样,每周一次到学校听课。“有什么地方能使我更直接地面对教师和学生呢?”他说。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