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日美经济摩擦症结何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15
第7版(国际)
专栏:专论

  日美经济摩擦症结何在
吴德烈 于青
日美经济结构协商于6月底刚刚告一段落,7月初在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布什总统会见海部首相时,又言及大米问题,示意日本在大米进口问题上尽快做出积极反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日美经济摩擦不仅范围上在扩大,而且也在步步加深,以至难有峰谷之分。尽管屡经谈判,摩擦仍难缓解。其主要症结是:
第一,日美两国在经济贸易领域里存在着结构性障碍,这是两国经济摩擦长期得不到缓解的首要因素。在东京召开的日美贸易结构会议上,美国对日本提出六项经济结构问题,认为日本的超额储蓄和公共投资不平衡,要求日本扩大对公共事业的投资,使公共事业经费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扩大到10%。而日本却认为,公共事业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率为6.7%,比美国还高,对此反应消极。美国还指责日本,行销体系繁琐,对消费的抑制阻碍了进口。并要求日本至少在大型计算机、人造卫星、木材等方面为美国商品进入日本市场提供方便,以缓解美国国会的反日压力。日本认为,双边谈判并不是美国说什么,日本就做什么。同样,日本也要求美国采取措施,改善经济结构方面的七大项目,以解除美国根深蒂固的痼习。如漫无节制的花费,严重的预算赤字以及储蓄与产业投资不平衡等弊端。
80年代上半期,美国国内投资增长过快,储蓄率没有相应上升,导致国内资金严重缺乏,迫使美国只好采取高利率政策吸引外资。然而这并未改变外贸逆差状况,反而把美国推向最大债务国的困境。美日经济协议会会长温托撰文指出:美国出现贸易赤字,主要是由于美国人缺乏储蓄的习惯,储蓄率偏低;另一方面比起投资活动,美国人的消费意识更为强烈。在这种结构性问题中渗透着浓厚的美国“民族特性”。
日本经团联组织曾对其所属429家会员企业进行调查表明:80%的企业认为日美贸易摩擦在几年之内得不到改善,理由是美对日扩大出口的努力不够。63%的企业认为,美国产品进口难以增加,因为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以及美国企业对扩大销售不积极。
第二,美国产业正发生严重的“空心化”,制造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美国市场上40%的重型货车、美国工厂购置的工具机有2/3是由日资或其他外资生产的。以美国的半导体产业为例,1989年一季度来自各国的订单,约为550亿美元,四季度则降至510亿美元。而日本产品的竞争力和劳动生产率均已超过了美国。日本急剧增加在美国的投资,去年建新厂250个,雇佣美国工人由1988年的18万人增加到1989年的20万人。在美建厂的行业包括汽车零部件、一般机械及有关电子产品的部件等。建厂地区已渗透到加利福尼亚州、新泽西州、佐治亚州的西部、东部、南部以及内陆各州。
工业产品是日美两国出口的最主要商品。而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是衡量日美两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最重要的标志,日本每小时可生产小汽车1500辆,而美国每小时只生产1280辆。日本的汽车业在美、欧市场设有生产据点,并开展销售业务。日本汽车生产成本低、质量好,日本虽然被迫“自主限制”向美国出口,但新车销售量(不含轻型车)从1987年以来的三年中,每年以50万辆的速度稳定增长。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的比率,由1985年的20%增长为1989年(1—10月)的24.7%。90年代,“丰田”、“日产”计划在美国设厂将增加一倍。日本继囊括世界10大银行前五名之后,汽车业已经占居领先地位。
第三,日美经济实力的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日本由“贸易大国”走向“投资大国”,进而跃升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而美国则沦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日本海外净资产1988年达到2917亿美元,1988年日本在海外的直接投资额为342亿美元,去年又上升到438亿美元。日本将海外投资的重点转向了美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几乎占其对外直接投资的一半。美国连年出现巨额赤字,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外债急剧增加。去年美国净外债从1988年底的5325亿美元增加到约6000亿美元。
过去,美国通过提供资金、技术、市场和其他优惠措施加快了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如今美国不得不需要日本提供资金来缓解严重的财政赤字和扩大投资。日本仗着稳定的通货、充裕的资金和巨额的盈利,跻入美国市场,大量收购美国公司、著名旅馆或办公大楼。日本人的举动不仅引起美国人的忧虑和恼怒,而且也令日本投资者担心,怕美国在激怒之余采取管制外来投资的措施。
美国为了在国际事务中维持其霸主地位,制定了限制性较强的“出口管理法”、“购买美国产品法”以及严厉的限制进口法案。无疑的,其矛头主要是针对它的伙伴日本的,但限制了别人,同时也捆住了自己的手脚。
巴统委员会制定的各种规定,连日本等其他国家将美国产品再出口也要严格限制。甚至有些企业的产品干脆不许出口。美国产业界已习惯于美国政府限制进口和要求日本自我限制对美出口的做法,因而不重视企业的合理化投资。这样既妨碍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也加重了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近年来,美国1/4的出口输往日本,日本1/3的出口输往美国,日本又是美国最大的农产品市场,美日间一旦发生全面的“贸易战”,日本固然受害,美国也吃不消。为了扭转贸易逆差,美国利用了汇率手段,借以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但奏效甚微。
综上所述,日美双方在经济领域盘根错节的相互依赖关系,和互不相让的竞争关系,决定了日美经济摩擦存在的长期性和缓解摩擦的艰难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