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枪声背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16
第7版(国际)
专栏:国外剪影

  枪声背后
本报记者 李志明
6月16日,星期六。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区一条街上,清脆的枪声打破了周末中午的宁静。开枪者是一位姓桑托斯的工程师。几分钟前,他在家里听到敲碎玻璃的声音,便冲出家门,看到自己停放在街上的汽车车窗已被打碎,车里的收录机被拆走。这已是桑托斯汽车上的收录机第14次被盗(大布市平均每天有近千架汽车收录机被盗)。他怒不可遏,开车追上了乘车逃去不远的两名窃贼。桑托斯叫他们归还被盗走的收录机,他们反而哈哈大笑。这时他们料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桑托斯抽出一把3.5毫米口径左轮枪,连发两弹,两个小偷当场丧命。随后,桑托斯到附近警察局自首。他因杀人罪被拘留。
枪杀小偷事件震动了整个社会,除了世界杯足球赛,它成了最热门的话题。政治家、法律专家和普通市民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人喝采,有人谴责,有人担忧。法学家们指出,从法制角度看,桑托斯的行为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在有组织的现代社会,执法是国家垄断的权力,这是每个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的社会契约。政治家们担心暴力事件会因此增加,一位记者因在电视节目中为桑托斯行动叫好,被指控鼓励犯罪。然而公众舆论的反应更加引人注目。据民意测验,57%的人认为桑托斯有理。事实上,争论的焦点并不在桑托斯对与不对。同一项民意测验中,有76%的人认为自己安全没有保障,80%的人认为存在罪犯逍遥法外的现象。居民们抱怨警察工作不力,司法机关行动迟缓,判罪偏轻,社会道德水准下降,犯罪率不断上升,人们没有安全感。桑托斯事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表达对治安状况不满的机会。
阿根廷政府对治安问题十分关心。梅内姆总统表示,在治安和司法方面确实存在问题,主要是因为缺少资金,有关部门不能正常工作,同时他认为法律在惩罚犯罪行为时应更加严厉,总统要求国会尽快通过有关法案。据有关部门统计,首都每个法官每年要审理6000件案子,平均每个工作日20多件,1989年只有3%的刑事案件得到判决。阿根廷法律规定判2年以下徒刑者监外执行,因此只有1/3的被判刑者坐牢。
在阿根廷,小型枪械可以自由买卖,而且口径2.2毫米以下的手枪不需要登记。国家武器登记处登记的手枪有5万支,但武器生产商协会估计,平民手中的各种枪支有300万之多。最近买枪的人还有增多的趋势。但是这并不表明阿根廷人认为暴力可以解决犯罪问题。根据《索莫斯》杂志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关于怎样解决犯罪问题,82%的公众选择了“结构性的根本解决办法”,即改善国家的经济状况。这是一个浅显而实在的道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