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山西省大部分国营公营厂矿 结束订立增产节约计划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8-21
第2版()
专栏:

山西省大部分国营公营厂矿
结束订立增产节约计划工作
山西省大部分国营、公营厂矿,发动群众订立车间、小组以及个人增产节约计划和竞赛计划的工作,已经结束。目前已经开始进入以提高质量,贯彻技术改革,推广先进经验为中心的阶段。综合各厂矿订计划的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群众发动得比较充分,计划订的实际可靠,也比较先进;而且已经在竞赛中收到巨大的成绩。这类厂矿不多,其突出的特点是:订计划时结合生产改革和技术管理改革,因而计划比较先进,且有具体技术措施,解决了在设备、操作技术、安全生产、各部门相互配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二类是:计划虽然经过了群众的讨论,但没有实现计划的具体措施;群众也找了“窍门”,但不能集中地解决主要问题,而且这些窍门又没有经过实验,可靠的程度怎样?还不知道。因此运动开展不久,计划中所存在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这类厂矿占全省厂矿的多数。例如晋华纺织厂,从厂长到每个职工都订了个人计划,也曾进行了比较认真的讨论,揭发并批判了过去的一些错误思想,总结了一些先进经验。但该厂七月十二日进行了一次计划执行的检查,发现细纱车间一百零六个小组几乎都没有很好地实行郝建秀工作法,皮辊花率平均高出计划指标的百分之四十九点五。织布车间的情况恰恰相反,原来领导方面只要求七月到八月间,单位产量达到三十四点二码,但运动刚一开始,就已平均达到三十四点六四码。计划远远落在实际产量的后面。
第三类是:运动发展迟缓的厂子。这类厂矿的群众发动得极不充分,领导干部不深入,抓不住关键问题。例如晋生纺织厂订的计划指标很保守,受到上级领导机关批评以后,又盲目地发动群众“找窍门”,找出一百多个“窍门”,仍不能解决关键问题,以致皮辊花率由十二磅上升到二十磅,前罗拉转数减少,断头率增加,七月下旬每班少产一百磅纱。又如太原造纸厂没抓着关键问题,讨论计划十八天没有结果。阳泉矿务局的领导方面存在着自满情绪,认为以前提出的指标,快完成了,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工人在计划中提出的许多意见都没有得到解决,因而情绪低落。
不管是比较先进的,还是落后的厂矿,都有两个共同的缺点:一、领导方面原来提出来的计划指标,一般都表现了或多或少的保守性,有的甚至落后于目前的生产水平。如太原钢铁厂原来提出增产节约四千亿元,领导方面为留些余地改成三千五百亿元,经群众讨论现在可达五千亿元左右。西铭焦炭厂,今年六月份的焦炭耗煤量已降低到一点八吨,但领导方面制订的节约指标却要求二点五吨,比实际消耗量还高出零点七吨。
二、职员虽然都参加了竞赛,但按照生产改革来要求,还差得很远。管理部门的竞赛计划,除太原钢铁厂推行快速结账法外,还很少有一个先进的计划。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领导干部对管理业务生疏,不知该抓什么。太原发电二厂的厂长说:“对管理部门,只能提出面向生产或为生产服务,至于具体该怎样做就提不出来了。”因此,在订计划中,对于如何加速资金周转和节约基本建设资金,都普遍地注意不够。
根据以上情况,山西省爱国增产节约竞赛运动委员会已决定:目前大体上把订计划工作结束,并以集体合同方式把工会与行政的职责明确起来。第三季内将以提高质量,贯彻技术改革,推广先进经验为中心。
(山西省爱国增产节约竞赛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