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把研究生放到高难度课题攻关中培养 国防科大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19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把研究生放到高难度课题攻关中培养
国防科大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本报讯 国防科技大学3位研究生导师把学生放到高难课题的攻关中培养,既言传身教,又大胆放手,完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舰船目标识别系统的研制,使一批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为此,这3位导师分别荣立了二等功和三等功。
舰船目标识别系统是当今世界的高难度技术,一些发达国家都是从研究更新装备入手。然而,郭桂蓉、梁泰基、郭修煌带领的这支由学生组成的课题组“启航”时,手上仅有万余元,连支付旅差费都很困难。面临这么大的落差,在科研中屡建功勋的三位导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情,树立在艰苦条件下攀登科学高峰的雄心壮志。他们没有盲目跟着外国的路子跑,而是选择了先进技术与老装备相结合的科研路子,提出了从现有雷达荧屏的波形变化上来研究识别技术的大胆构想。这一构想曾被外国同行称为是“难以想象的奇迹”,而他们仅用3年多时间就完成了。经费不足,导师和学生们就一起动手制造实验设备,出差、乘车、采购器材都精打细算。
在3年多的艰苦攻关中,这些学生和导师一样,也几乎放弃了所有假期休息,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课题攻关中。一批学生很快崭露头角。张伟、郁文贤从未搞过科研,但在导师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很快就进入“角色”。半年后,他俩勇敢地承担了为课题建立“大脑”的任务,并分别担任高速信号处理组和软件组的组长。经过3年的艰苦拚搏,他俩不仅先后攻克了11项技术难关,还发表了10余篇论文,其中5篇被国际会议和国外学术刊物录用。今年,张伟被破格提升为讲师;郁文贤被推荐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硬件组组长、23岁的博士生陈曾平则自告奋勇承担起了研制数据库系统的任务。他不仅从导师那里学到了一手过硬的工程技术,也学到了导师的那种敢打硬仗的顽强作风。在科研中,他把目光盯着国际先进水平,3年跃上了3个台阶,使整个识别系统的速度由第一代的10几分钟缩短到第三代的2秒钟。他成为该校获得部委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的科研人员中最年轻的人。
参加这项课题研究的30余名学生中,如今已有6名学生获得部委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名学生获得周明鸿奖学金,3名学生荣立三等功,10名学生被选送到国内外攻读博士学位。他们还围绕该课题在国内外发表了27篇论文。
我国著名的宇航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陈芳允教授在参加这项成果的鉴定会时,看到这么多年轻的面庞,兴奋地说:“我从这些年轻人身上,看到了我国科学事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希望。”     
  (王孟陵 杨晓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