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重温《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19
第5版(理论)
专栏:

  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
——重温《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靳辉明
《决议》既重点纠正指导思想上“左”的倾向,也对右的倾向发出了警告
九年前,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我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文献。这篇光辉文献,总结了历史经验,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意义和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不仅早已载入史册,而且对于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仍然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推进,特别是经历去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今天,人们已经愈来愈充分认识到《决议》所阐述的基本思想的正确性和深刻性。
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我们党面临的十分迫切的任务,是坚决纠正长期存在的、“文化大革命”发展到顶点的“左”倾严重错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也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党的指导思想的一个重大转变,是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提出而未能解决的课题。《决议》从指导思想上进一步明确解决了这个问题,重申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强调在不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的情况下,我们的根本任务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这样做,我们就会更加落后于世界形势,犯更大的历史性错误。
但是,历史的经验表明,在纠正一种主要错误倾向时,必须注意防止掩盖另一种错误倾向。邓小平同志在当时敏锐地指出:“重点是纠正指导思想上‘左’的倾向,但只是这样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同时也要纠正右的倾向。”(《关于反对错误思想倾向问题》1981年3月27日)《决议》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强调正确地贯彻解放思想的方针,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重申民主与集中不可偏废的原理,并指明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但阶级斗争仍在一定范围内继续存在的事实,指出“既要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又要反对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观点。”这是对我国政治生活领域最重要问题的全面、辩证的概括。
《决议》特别突出地强调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各族人民从100多年来的切身体验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也是建国以来最基本的历史经验。“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定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正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的阶段,因此,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从比较不完善进到比较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努力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和人民利益的具体制度,并且坚决地同一切破坏社会主义的活动作斗争。”这里,不仅提出了改革的迫切任务,而且也指明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决议》强调,“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同样,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不会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这是一个已经为历史所证明、并将继续得到证明的客观真理。在当代中国,没有任何一种政治力量能像我们党这样,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没有任何一种政治力量能像我们党如此深受人民的信赖和拥护,把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进行伟大的改革和建设大业。人民离不开党的领导,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改变的。当然,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包括改进其思想作风、组织状况、领导制度,以及消除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等等。只要我们认真坚持和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地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巨大责任。但是,改善党的领导,决不是要“改造”党,决不是要削弱和否定党的领导,正如《决议》所明确指出的,“削弱、摆脱和破坏党的领导,只会犯更大的错误,并且招致严重的灾难”。《决议》所阐明的这个论断,不幸而言中了!从去年的政治风波中看出,削弱党的领导,放松了党自身的建设,后果是很严重的。
九年来的实践,反复证明了《决议》所阐明的基本道理:“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党团结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共同的政治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违背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不仅现代化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而且也不可能有一个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赖以进行的安定的社会环境。九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是由于我们遵循《决议》所阐明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在这期间确实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忽视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淡化意识形态,削弱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放松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致使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破坏了社会安定的环境,严重地干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这一教训,应当说是极其深刻、极其沉痛的,付出的代价也是极为高昂的。今天,我们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克服过去的失误,依然要遵循《决议》的精神和它阐明的基本原则,把被资产阶级自由化歪曲和否定了的东西,重新恢复和纠正过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发扬光大,使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和理论上更臻成熟和完善。
《决议》科学地评价毛泽东思想是一大历史性功绩
《决议》的核心部分乃是对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在《决议》起草过程中,围绕对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有的人不主张将这个内容写进《决议》里去,有的人公然贬低、诋毁、甚至完全否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意义。针对这种错误倾向,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不能丢。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并且严肃提出,“不写或不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邓小平:1980年10月25日同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现在看得很清楚,小平同志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是远见卓识之论。
《决议》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指出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同时,科学地阐明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内容,和贯彻于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有的错误也是严重的。但是,与他的伟大功绩相比,“错误是第二位的”。对于这些错误,一定要毫不含糊地进行批评,但不能以此而全盘否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决议》明确地指出,要“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同志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他晚年的错误正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因为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
长期以来,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正是借批判毛泽东同志晚年错误之机,全盘否定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思想污蔑为是在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封建意识形态,提出“不彻底否定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改革就没有实际意义”。这完全是奇谈怪论。其险恶目的,是要从否定毛泽东思想入手,否定我们党几十年来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瓦解维系我们民族和国家统一的重要精神支柱,搞乱人们的思想,从根本上取消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推翻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这股反毛泽东思想的逆流,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余年间,在意识形态领域时有表现,有时斗争十分激烈,在去年春夏之交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们的阴谋之所以不能得逞,根本原因是由于我们党的强大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威力,但也不能不看到,《决议》从总体上统一了人们的思想,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了极其重大的深远影响。
今天,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要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用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坚持和发展”是我们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根本态度,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坚持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坚持的必然结果。只有对毛泽东思想抱坚定信念的人,才有可能在坚持中发展毛泽东思想。而对毛泽东思想产生动摇以至怀疑的态度,是不可能把毛泽东思想向前推进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并逐渐形成完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理论,这是在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创造性贡献,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要像《决议》那样善于总结历史经验
无产阶级政党永葆强大生命力的奥妙,不仅在于以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而且还在于善于从理论上不断地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勇于经受正反两方面经验的考验和锻炼。《决议》对建国以来我党的实践活动作了深刻的系统的理论反思,充分体现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根本立场。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对建国32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总结,科学地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错误,剖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也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决议》指出:“从历史发展的长远观点看问题,我们党的错误和挫折终究只是一时的现象,而我们党和人民由此得到的锻炼,我们党经过长期斗争形成的骨干队伍的更加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更加显著,要求祖国兴盛起来的党心、军心、民心的更加奋发,则是长远起作用的决定性的因素。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伟大的前途。”今天,我们应当学习、运用《决议》这种体现共产党人敢于、善于总结经验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像《决议》倡导的那样“继续保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旺盛的革命斗志”,坚定“胜利前进的航道已经打通”的必胜信念,来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近几十年来,一些国际反动势力利用共产主义运动的曲折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过程中的困难,渲染社会主义的所谓“危机”。国内一些人公开宣称社会主义的尝试和失败是20世纪的一大遗产。面临着挑战、事变、困难等严酷事实,关键在于我们自己要有清醒的头脑,站稳立场,排除种种困惑和疑虑。与已经建立了几百年历史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时间还不长。社会主义事业遭到局部的暂时的挫折,既遮盖不了它所创造的光辉业绩,也改变不了它所代表的历史潮流和发展趋势。但要把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趋势变成现实,则需要进行不懈的艰苦努力。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历史地位,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的建成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曲折的过程,也即经历一个困难与顺利、前进和曲折、成功和失误彼此交织,相互作用的辩证进程。这个新生的社会制度,也只有经过复杂、艰巨、曲折的斗争,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谁害怕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困难,谁被这些困难吓倒,谁见了这些困难就悲观起来或者惊慌失措起来,谁就不是社会主义者。”(《列宁选集》第4卷第176页)因而重要的问题在于要有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善于总结、吸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避免更大的错误,这样可以使共产党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