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怎样看“失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22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怎样看“失误”
晓红
有人问:你们怎么有那么多失误?搞社会主义的国家为什么都有失误?
这是一个需要认真回答的问题。
1957年,当有人嘲讽“错误难免”的观点时,毛泽东同志慨然回答:我就是难免论。一般错误难免,决策失误也属难免。
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路子可循。从前的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都是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其生产方式是在上一个社会形态中一点一点地生长出来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这个过程很长。据史学家考证,中国从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到封建制度的确立,延续了差不多400年。欧洲从英国圈地运动到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也是300多年。从法国大革命到现在,又是200年。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旧的生产关系逐步瓦解,新的生产方式逐步形成,其间不知道有过多少曲折和失误。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公有制的生产关系不可能在私有制中孕育,它有一个诞生、成长、完善的过程。与生产关系的建立相适应,整个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是一个漫长而深刻的社会演变,需要上百年乃至数百年时间,短了是不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从俄国十月革命到现在,不过70多年,是一个制度的童年时期,要求一个孩童不摔跤,不走错路,要求它运转得很协调,很正常,这是不现实的。
具体到中国,具体到实践社会主义的一些国家,情况又很复杂。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原来的设想,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国家首先胜利的,而革命的实践,社会主义却是在资本主义很不发展、资本主义链条最薄弱的环节首先突破的。这些国家工业生产力低下,商品经济不发达,文化教育落后。在这样的国家搞社会主义,既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商品交换,又要改造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既要吸收一切符合大生产规律的管理经验,又要摒弃资本主义的一切腐朽事物;既要改造旧的制度,又要改造改造者自己身上的一切旧社会影响,其艰难、曲折、复杂程度可想而知。要想一切很快适应,一条路子笔直走,没有失误,这显然是很不现实的。
什么叫失误?失误就是主观决策与客观实际不符。客观规律被错综复杂的现象掩盖着,它有个暴露过程,人们对它的正确认识也必然有个过程。自然科学家研究的是自然现象。自然界的有机物与无机物大都是无思想的,一部分是无感觉的,不存在抗拒心理、承受能力问题。但自然科学家的研究却有相当多的失误。自然科学家是怎样看待失误现象呢?他们认为,失误是一种探路现象。失误是走向正确的台阶。失误是以否定形式证明着事物的发展。每一步失误都是对真理的逼近。没有失误,就没有发现。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失误给我们的教训比正面教育更重要。艰难的失误与轻易的胜利具有同样的意义。自然科学的研究就是排谬,排去谬误就是真理。排除掉一个错误,其意义不亚于一个伟大的发现。爱因斯坦曾经满怀激情地描述过他改正谬误以后的心情。他说:“最后的结果看来近于简单;而且任何一个聪明的大学生不会碰到太大的困难就能理解它。但是,在最后突破、豁然开朗之前,那在黑暗中对感觉到了却又不能表达出来的真理进行探索的年月,那强烈的愿望,以及那种时而充满信心,时而担忧疑虑的心情——所有这一切,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
社会改革家完全可以理解这一心情。社会改革家对于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探索,也是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的随机性更强,可变动因素更多。经济改革直接影响到每一个人的利益,它还有个人的承受能力问题。因此比自然科学研究更为复杂。人类的未来可以预言,但社会改革的路子却不能产生于主观的猜测。搞社会实践可以进行可行性研究,科学决策可以减少失误,但不可能完全避免失误。决策的最佳方案,只是比较而言,万无一失的方案是没有的。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而非直线的。以为有了科学决策,就可以进入理想化境界,那也是一种幼稚。
我这样说,不是给那些草率决策、轻举妄动者以遁词。失误终究不能说是好事。失误总要付出许多代价。这不仅有经济的代价,而且有心理的时间的信念的代价。因此,失误总是少些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