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军中“焦裕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24
第4版(要闻)
专栏:

  军中“焦裕禄”
本报记者 颜世贵 解放军报记者 洪和平
今年元旦过后第一个飞行日,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飞行学院团政委陆妙生高烧未退,就穿上大衣,又出现在机场上。
团长胡福生和其他飞行干部,见政委用手抵着腹部,脸色蜡黄,劝他回去休息。他说:“节后第一个飞行日,我怎能不到场呢?保证飞行安全要紧!”
了解陆妙生的人知道,他已不是第一次这样对待自己了。有一回,他在礼堂给干部战士讲课,突然腹部疼痛难忍,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流下来。他用手抵着腹部,硬是把课讲完才离开讲台。
院团领导发现陆妙生身体状况不好,督促他去医院检查,卫生所也为他联系好了医院,可他都以工作忙、走不开为由,一推再推。他以为自己患的是胃病,坚持工作着。
然而,这次陆妙生坚持不住了。到了晚上,病情加剧,晕倒在自己家的厕所里。
团长派车强行把他送往运城医院。医生检查后吃惊地问:“怎么现在才来看病?”
当干部、战士、职工、家属得知陆妙生要转院到北京治疗的消息,纷纷前往送行。许多人流泪了,有的哭出了声。
陆妙生,江苏海门县人,1949年生,1968年入伍,历任飞行学员、管理员、指导员、飞行大队政委、团政治处主任。1986年6月,他被派到连续两年没沾先进边的某团当政委。
像往常一样,上班他第一个到办公室,下班他最后一个离开,工作走在前,脏活累活抢着干。
上任不久,团里接受了铺设钢板跑道的任务。7月的晋南,白天的温度有时高达39℃,陆妙生和战士们一道,抬着被晒得发烫的钢板,一块一块地对接。战士两班倒,他却连轴干。一个月过去了,工程提前完工。两条由7万多块钢板组成的跑道,舒展在大地上。
飞行部队的中心任务是飞行训练。无论春夏秋冬,每逢飞行日,只要陆妙生在团里,就到外场跟班。参加飞行的人员休息了,他却照常处理日常事务。
陆妙生的心里没有自己,他想的是工作、他人。
飞行中队长王文干1984年结婚后,一直与妻子两地分居,生活上难处很多。陆妙生心里很不安。他白天找地方领导,晚上找接收单位的领导,一个月内,10多次奔波,终于促成了事情的解决。
几年来,他帮助许多干部结束了“牛郎织女”的生活。他说,要使干部以部队为家,领导就要关心他们的家。他妻子所在的单位不景气,几次催他到地方“活动活动”,调动工作。他却说:“团里还有部分家属的工作没有着落,你有个单位就不错了。”
部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社会上的送礼风有时也刮进营房。1986年,团里要修建大礼堂,许多包工队的头头纷纷找到团里要求承包。一天晚上,一个包工头悄悄敲响了陆妙生家的门:“陆政委,这项工程如能包给我,我愿给你一万元。”陆妙生一听,当即顶了回去:“你以为用钱就能买通一切?用不着给我来这一套,你也别想承包我们的工程!”
陆妙生平时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公家的便宜一点不沾。他当政委以来,从未吃过空勤灶的饭菜,即使在他跟班飞行和犯病的时候,也不例外。他解释说:“地勤人员不准吃空勤灶,这是规定。如果我带头吃了,其他地勤人员会怎么看?”
陆妙生的模范行动影响着党委一班人,激励着全团官兵。他当政委4年,团党委连续4年被评为先进。
陆妙生住进了空军总院。手术后的第二天,院政委去看望他,他用微弱的声音说:“我没有把身体保养好,耽误了工作……”说完,他自己流下了眼泪。在场的医生、护士、陪床人员也都热泪盈眶。
一位退休的老干部得知陆妙生的病情,心情沉痛地给他写信:“我1954年来到这个团,你是我遇到的最好的一位政委,你关心群众,忘我工作,廉洁奉公,是全团干部战士最爱戴的好政委……我多么愿意替你生病住院,让你为党为部队更好地工作!”
现在,病魔已夺去了陆妙生的宝贵生命,但他的精神却铭刻在军营之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