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媳妇孝敬婆婆 娘舅送匾褒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25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社会一角

  媳妇孝敬婆婆 娘舅送匾褒奖
张全喜 孙彦强 郭敬学
河南省清丰县固城乡北街村出了一件新鲜事儿:刘庆顺的母亲死了,他的舅父茂殿庆,不随陋俗,不搞香烛纸马,而是送来了一块“孝敬老人”匾和一封表扬信,对外甥媳妇孟素蕊大加表扬和称赞。舅父的做法,把农村常见的那种单纯致哀的丧葬仪式,变成了褒扬好事宣扬美德的会场。这件新鲜事儿,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了三里五村,赢得人们普遍的赞誉。
孟素蕊今年46岁,丈夫刘庆顺在王什乡政府当炊事员。多少年来,伺候婆母的重担一直由她一人承受。婆母年迈多病,脾气不好,她总是想方设法让婆母心情舒畅。婆母说几句难听话,孟素蕊往往付之一笑,娘长娘短的问这问那,一直使婆母气消了为止。盛夏,婆母多病在家热得呆不住,她就用车拉着到村外树荫下乘凉。婆母睡的床板硬,她就用平时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80元钱,买来一块海绵垫子铺上。寒冬,她每天给婆母的热水带换三四次热水,夜晚,为了随时照料老人,她经常和婆母睡在一个床上。一年到头,婆母想吃什么她就做什么,每天三餐换着样端到婆母面前。
孟素蕊孝敬婆母的美德,感动了她那年近八旬的舅父茂殿庆。今年4月15日,孟素蕊91岁的婆母因病去世,家住濮阳市区的茂殿庆把两个儿子叫到身边,商议为外甥媳妇送块匾,一来表扬孟素蕊,二来可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好传统,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刘庆顺、孟素蕊夫妇为母亲办丧事这天,北街村的男女老幼纷纷走出家门看热闹。只见接客的桌子上,摆着一块玻璃匾,大家觉得新鲜,纷纷议论起来:“这家的媳妇多光彩!”“娘家送匾,既文明,又俭省,都像这样就好了。”
              (原载7月19日《河南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