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走出鲁布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26
第2版(经济)
专栏:

  走出鲁布革
本报记者 钱江
云贵边界,烟雨笼罩黄泥河。5月21日,鲁布革水电站第三号机组并网发电。至此,电站的主要工程宣告完成。黄泥河卷起不尽的浪花,与电站建设者——水电14局施工队伍豪迈地道别。
    冲击波下的阵痛
对鲁布革,14局人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情。这里卷起的“鲁布革冲击”推动了重点工程建设的改革,80年代中后期,我国各大型工程纷纷采取招投标的合同管理制方法,提高了效益,缩短了工期。鲁布革工程进入建设高潮时,有着近2万职工的14局已在考虑下一步怎么走。指令性大工程项目没有了,在新形势下企业该怎样生存、发展。
多少年来,他们是与大江大河为伴的水电“吉普赛人”,逐电站为居。一个电站修好了,他们放下一批儿女,又搬向一个新的河湾,把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献给在深山峡谷中奔流的江河。现在,他们要建立后方基地,以适应招投标和目标化管理的需要。因此,他们必须承建饱满的工程。鲁布革人由此一肩挑起了两副担子。他们投入了激烈的招标竞争。初战告捷,1986年漫湾大电站招标,他们中了公路标、导流洞标。没想到在主要的大坝浇筑投标中失利。接着,再挫于四川二滩,三挫于福建水口。你这里改革了,先行一步,人家那里或许还没有动作呢。新旧两种体制撞击了,火花四溅。他们在两年里四处投标,中标率不过20%。后续工程不足,全局震动。
他们品尝了改革的甜果——机械设备更新、科学管理增强,也领略了改革的阵痛。后退吗?去要项目?他们不干,而是冷静分析基建形势,继续大型工程投标,也搞中小工程投标。同时在局内进行“以总承包为目标,四位一体,两层分离”的企业结构改革。
这时,广州抽水蓄能电站着手招标了。
走向珠江入海口
“广蓄”是深圳大亚湾大型核电站的配套工程,选址于从化北部山区,在这里将建起上、下两个水库。核电站一投产必须昼夜平稳发电,进入深夜用电低谷时,蓄能电站即用多余的电力把下库水抽到上库,将电能转化为位能,到白天用电高峰再将上库水放下来,利用高水头发电,水量循环使用。“广蓄”装机容量120万千瓦,超过鲁布革一倍。
4公司副经理姚柏年赶往广州,爬上从化吕田山,实地踏勘这块丛林密布、山势起伏的库址。大亚湾核电站已开工3年了,“广蓄”必须迎头赶上,最后同步运行。蜿蜒的林间小道告诉先行的建设者,到这里施工,你们将没有准备期!
14局决心拿下这一标,实现战略转移。1988年5月31日,离截标规定时间只差5分钟,姚柏年走进业主办公室,投出标书。
挟“鲁布革冲击”之势,他们经受了业主——“广蓄”电站联营公司的慎重审查和选择。半个月后,14局中标了。中标次日,主任工程师、主任会计等一行管理人员赶到广州。他们志在必得,预先买好了机票,如果不中标,那就退票。5天后,先遣队伍在库址名不见经传的小杉村开伙。7月初,工程急需的大型设备运到广州。这是建局30年来最快的进点速度。他们必须抢速度,因为主体工程只有44个月,而世界发达国家的同等规模电站,工期都在5—7年。
这是一次壮观的机械大转移。470余台大中型设备从珠江之源的黄泥河上,跨越千山万水,走向珠江入海口。最后的路最艰难,几十公里行进在崎岖山路,沿途40多个桥梁涵洞必须用大量工字钢临时加固。有一段山路急转,车载的长管道转不过去,只好把它拦腰割断,到了工地再焊起来。一辆40余吨的台车行进中外轮塌方,一个轮子悬在空中,车身倾斜,眼看要翻。领导命令全体人员跑步赶到那里抢救,硬是把塌方处支垫起来,使台车终于通过。他们赶在公路修建者的前面了。8月20日,主体工程强行开工。
鲁布革人走出鲁布革了。他们手头不再有现成的项目,未来的发展必须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14局完成了从自营化管理向目标化管理的大转折。
抓紧“广蓄”建设的同时,他们还在漫湾、天生桥两大电站承建部分工程,并承建了一批地方中小型水库。当年在鲁布革厂房施工中带领职工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方法的黎汉皋,如今是云南中屯水库的项目负责人,他带领一支精干队伍于今年2月提前7个月完成水库大坝填筑,全年生产劳动率达5.7万元,超过日本大成公司在鲁布革的水平。
就这样,14局拿稳“广蓄”主体工程之时,他们先后在西南和中南地区承揽下近30座电站和水库工程,投标夺标率上升到了50%多,达到了大型水电施工企业的高水平。1989年,全局完成工程投资2.56亿元,比上年增长33.8%。
对14局在艰难条件下的施工,业主单位给予了好评。也许,从今后他们该不叫“鲁布革人”了,将改称“广蓄人”或者其他工程的“人”……但是,他们仍将永远记着自己是中国的水电建设者,中国第一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将在他们手中崛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