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学科奥林匹克获胜后的思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26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漫议

  学科奥林匹克获胜后的思索
石枫
炎夏七月,喜讯频传。我国一批中学生选手,在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的奥林匹克竞赛中连连获胜的消息,在全国引起了普遍的振奋和喜悦。
我国参加学科奥林匹克的历史不长,能够很快取得优异成绩,不仅证明了小选手们的聪颖、好学和具有强烈的进取意志以及为国争光的精神,而且证明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决不在其他民族之下,我们完全可能培养出不比任何国家逊色的第一流的学生。事实上,我国教育的水平并不像有些人估计的那样低下,我们的学生聪明、刻苦,有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祖国建功立业的学习动力,悲观的论调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当然,奥林匹克竞赛的成绩并不等于全国中小学实际达到的水平。这种学科竞赛旨在激发孩子们热爱和钻研科学的兴趣,并不是培养科学人才的基本途径,但它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
在努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发现和培养拔尖的人才,是一个重要课题。当代著名教育家蒋南翔曾经强调,一定要培养出一批批能拿奥运会金牌的人才来。他指的不是中学的学科竞赛,而是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一方面要争取大面积的丰收,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发现优异的苗子,加以科学的培养,造就相当数量的能同世界第一流科学家并驾齐驱的拔尖人才。有了这支科学上的登山队,同整个科技大军结合起来,我们就能较快地克服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较为顺利地攀登上一座座科学技术的高峰。
学科竞赛是一种科学普及活动,不可能用它取代正常的教学。我国基础教育的历史任务,首先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努力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水准,保证学生德智体各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有些同志呼吁,不要丢开大多数学生,片面地搞所谓“英才教育”,更不要拿求解难题、偏题、怪题作为培养学生的手段。这种提醒是必要的。即使对于中小学阶段在科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显露出优异资质的苗子,也仍然需要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全面发展。打好深广扎实的根柢,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材。包括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获奖的小选手们,都还在发轫时期,特别需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不要揠苗助长,造成心理失衡,以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我们国家争取的目标,是在未来综合国力的国际竞赛中取胜,祝愿年轻一代也能在这场更为宏伟艰巨的奥林匹克角逐中大显身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