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珍惜共同走过的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26
第5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珍惜共同走过的路
诸葛立早
刊登在上海《解放日报》上的一条短新闻,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那条新闻说,上海市市建一公司、三公司组织50、60、70、80年代建筑工人举行“四世同堂”座谈,老年工人纵向比着讲,其肺腑之言引起了中、青年工人思想上的共鸣。“四世同堂”展示了上海建筑业几十年走过的一条沐雨栉风却又生机勃勃的希望之路。
久违了,“四世同堂”座谈。如果说,生活是一部教科书;那么,“四世同堂”本身就是这教科书的一个篇章。如果说生活是一条路;那么,“四世同堂”本身就是这奋斗之路上搏击者留下的一连串脚印。在这条路上行进的每个人,既要昂头向前看,也要回头往后看,当然也需要转头两侧看。如此审时度势,才能信心百倍,鼓舞自己前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四世同堂”座谈,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迪:要珍惜我们共同走过的路。
我们共同走过的路,决不仅是时间的流逝,它是一段对我们的现在与将来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在契柯夫的小说《我的一生》中,曾有这样一段争论:女主人公玛霞沉湎于幻想,以无所谓的态度看待过去。她给丈夫米沙伊尔的信中说:“大卫王有一个戒指,上面刻着‘一切都会过去’。人难过的时候,看着这几个字就会高兴起来;人高兴的时候,看了它们又会难过起来。”但米沙伊尔不这样看。他回信说:“要是我有心给自己定做一个戒指,我就会选这样一句话来刻在我的戒指上:‘任何事情都不会过去’。我相信任何事情都不会不留痕迹就过去,对现在和将来的生活来说,我们所走的最小的一步路都是有意义的。”确实,时间是过去、现在、将来的统一。一个对人生采取严肃态度的人,决不会一笔抹煞过去,决不会对自己走过的路弃之如敝屣。其中道理很明显,没有过去,也就没有现在、没有将来。过去不仅影响现在,而且影响将来。人们在通讯、机器的控制中,可以根据过去操作、活动状况,调整未来的行为,这种原理在控制论中叫“反馈”。这也就是说,过去发生的可以赠给将来发生的。珍惜我们共同走过的路,从往事与今日的对比中,增强前进的信心,义无返顾地走向未来。
对于我们来说,共同走过的路是一笔宝贵的遗产。不能因为强调“横比”就把“纵比”视为怀旧。“明镜照形,古事知今”。一个有进取心的民族总是善于从自己走过的路中获得一种激情,一种创造的激情。美国著名的企业家亚科卡在自传中讲到,他小时候,父亲常开着一辆旧的“老爷车”,把全家带到艾里斯岛上去爬台阶,目的是要他们不要忘记祖先从欧洲移民来美洲时开发新大陆的精神。费孝通先生在他的《美国与美国人》一书中,也讲了一个《烟草路》的故事。在纽约最繁华的百乐大道附近,一家有名的戏院每天都上演一出名剧《烟草路》。这出戏描写的是美国早年出烟地方的人民的穷苦情形。但上演十几年,每天有观众,差不多天天客满。据说,这是因为人家对那段艰苦奋斗的历史念念不忘。时时回顾这段历史,从中找到自信,汲取力量。这几乎和我们过去说的“忆苦思甜”毫无二致。作为以天下为己任的共产党人,当然更应珍惜我们共同走过的路。任何自轻自贱、自贬自卑、自辱自诋、自暴自弃的情绪,都是不足取的。
记得日本经济数理学家森岛通夫所著的《日本成功之路》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一国的过去会对其随后的发展产生影响,而一个国家如果无视自己的过去,就不能进步。对于社会科学来说,历史地去研究问题,具有同样的意义。任何一种不重视历史的社会科学理论,虽然它可能作为一种最初的接近实际的理论而发挥作用,但到一定时候会变得十分危险。”这一见解是十分精辟的。其实,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如此,对一个单位和个人来说也是如此,其间有着共通的道理。平心而论,只要我们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回顾我们共同走过的路,便能仿佛听到一阵阵黄钟大吕般的声音: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路是人走出来的。对我们共同走过的路,大至国家,小至工厂、商店、学校、乡村、家庭,都要珍视之,爱惜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