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倘若白石无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26
第8版(副刊)
专栏:

  倘若白石无诗……
张半解
都道齐白石是画家,这自然不错。
须知中国水墨画是诗、书、画、印的综合艺术,白石老人不仅仅是画家,而且是一位全面发展的艺术大师。
傅抱石说:“老人的天才、魄力,在篆刻上所发挥的实在不亚于绘画”。白石自称“三百石印富翁”,可见对自己篆刻成就的骄傲。他打破古人的成规、传统的樊篱,把木工铁匠的规律,运用到刻印技术上。他治印豪放,独创新貌,端的精神饱满;胸中磅礴之气,激荡于寸石之中。
老人的书法古朴稚拙,自成一格,是书家自不待言。然而老人以此书法所题的诗,才是书、画、印之魂。谈到艺术成就,老人自谓:“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
艾青说过:“我特别喜欢他的诗,生活气息浓,有一种朴素的美。早年有人说他的诗是薛蟠体,实在不公平”。
一只不倒翁,一棵大白菜,一盘樱桃,几只螃蟹皆可入画,且令人玩味不已,究其原因,诗魂故也!《不倒翁》旁题曰:“乌纱白帽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一下子使画意文眼跃然纸上。《白菜》图则题曰:“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何也?”对比牡丹白菜,一贵一贱,老人站在劳苦大众一边审度事物,诗情画意浸透了劳动人民的本色与情感。《题画蟹》诗云:“处处草泥乡,行到何方好?昨岁见君多,今年见君少!”如了解此画作于1944年日寇投降前夕,便可知老人是对敌人陷入人民战争汪洋大海走投无路、日暮途穷的一种鞭笞与嘲讽。在《樱桃》这幅小品中,画了一个盘子盛满樱桃,盘子在一个小木架上,有几颗落在盘子下面,画完后,老人即兴题了两句:“若教点上佳人口,言事言情总断魂”。情致十足,令人回味不已。
白石的印和题字也多有诗情画意,直如老人诗中所说:“笑煞冶工三万辈,汉秦以下士人愚。”
老人的诗,与老人的书法、篆印、画意浑成一体,谐调呼应成为巨匠之作,堪称神品。
老人不泥古、不媚俗,不拘成法,不虚掷精神,不为“摹、作、削”三字所害,“不愿做裹脚的小娘”。他题学生印存有云:“做摹蚀削可愁人,与世相违我辈能!快剑断蛟成死物,昆刀截玉露泥痕”。题中自注说:“古今于刻石,只能蚀削,无知刻者”,又注道:“世间事,贵痛快、何况篆印风雅事也”。足见老人变法开拓、笔下风雷,遂使诗、印、书、画充满神韵。
看今人书法,多写唐人诗句,宋人词话或今人格言,似无不可;但一片片书画展,倘都是题写他人言语,不见自家主见,不免令人遗憾。
最省事又最保险的,当是辑录他人言语。白石老人不这样做。他在一幅山水画中题道:“山外楼台云外峰,匠家千古此雷同,卅年删尽雷同法,赢得同侪骂此翁”。他是宁肯挨骂也不甘雷同的。
白石又说:“画家不要以能诵古人姓名多为学识,不要以善道今人短处为己长。总而言之,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虽不得人欢誉,亦可得人诽骂,自不凡庸”。
他说的不仅包括画,也包括治印与书法。他的诗,最能代表他的不同凡俗之处。
白石倘无诗,会有如此辉煌的成就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