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赞“老人聊天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27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思辨篇

  赞“老人聊天站”
吴昊
天津市和平区兴安路街建立了一个老人聊天站,在大约100天的时间里,有1100多老年人来此一吐衷肠、愉悦身心。聊天站设家庭矛盾排忧、生活调理和医疗保健三个咨询小组,老年人来到这里和咨询组的工作人员可以“聊”,也可以相互间谈天说地。一杯清茶、一副手巾把,几句贴心话,使老年人化郁解忧、舒心益寿(见6月7日《今晚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的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在社会上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应该说,人口寿命的延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反映,解放前的旧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6岁,现在已延长到60多岁,有的城市已延长到70多岁。杜甫若是活在今天,绝不会写“人生七十古来稀”了。
老年人越是增加,如何安排好老年人的生活越是重要。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为社会奉献了一生,红烛将尽,虽然仍有“奉献余热”的问题,但主要的是要怡养天年,健康长寿。我国的老年人,由于国家实行离退休制度,推行社会保险和法律规定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老人的衣食(物质生活)一般是不愁的,愁的是精神生活,特别是丧失配偶的孤寡老人,常常有一种孤独感。有些家庭,做子女的,在物质上孝敬老人容易做到,但却很难和老人坐下来聊聊天,两代人之间的心理差距、语言差距很难缝合。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在立交桥下、公园门口、街心僻静处,三三五五的老年人,沐浴朝阳,披着晚霞,踏着月光,或对弈、或斗牌、或聊天,每当这样的时候,他们是那样的开心,那样的陶醉,“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杜甫《江汉》),好像又回到了意气风发的青壮年时代。
如何为老年人排除生活中的孤寂感,是个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全社会都应给以关注。天津市和平区兴安街办“老年聊天站”,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有些地方不具备举办老人活动中心的条件,广泛开展老年文娱体育活动尚有困难的,不妨办些老年聊天站,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壶清茶,就够了,花钱不多,又适合老年人的特点。做儿女的,如果自己不能排除老人的寂寞,就应积极支持他们到聊天站去。
我们的社会应当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老年人青年人都应各得其所,各有其乐。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论物质生活条件我们比不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论人际关系的祥和、安定却绝对地优越于资本主义社会。
青年人侃大山,慷慨激昂,面红耳赤,乐在其中;老年人述古论今,侃侃而叙,摆摆龙门阵,也是一种享受。给人们提供各种畅所欲言的机会,正是社会各界应尽的责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