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腾飞者的甘苦——记上海芭蕾舞演员杨新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27
第8版(副刊)
专栏:

  腾飞者的甘苦
——记上海芭蕾舞演员杨新华
陈湘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的这几句话,可以说是芭蕾舞星杨新华多年艺术道路的真实写照。6年来,他先后参加了大阪、莫斯科、瓦尔纳、纽约、巴黎五次国际芭蕾比赛,荣获大阪第4届国际芭蕾比赛优秀演员表演奖,第2届纽约国际芭蕾比赛男子第3名,第3届巴黎国际芭蕾比赛双人舞一等奖。他是在一连串的比赛竞争中成长起来的。
在莫斯科比赛时,古雪夫教授称赞他“动作平稳、轻盈优美,受过良好训练,而且能够鲜明地用舞蹈来表达感情”。苏联《消息报》也称赞他:“具有很难得的质量:坚韧、准确、有独创性,节奏感强。”在瓦尔纳决赛时,他跳的《唐·吉诃德》,以奔放洒脱的舞姿和各种高难的腾跳飞转,表现出青春的活力与男子的健美,酣畅淋漓地刻画出热情奔放的西班牙青年巴西里奥的形象,收到激动人心的效果,观众掌声空前热烈。保加利亚《文化报》评论家安娜·科克斯称赞他“像豹子一样富有男性美”,文艺评论家波科夫说他的表演艺术“征服了瓦尔纳的观众”。
他本是上海郊区农家子弟,1973年进入上海市舞蹈学校。毕业后他担任上海芭蕾舞团演员,基本功扎实,技术全面,旋转感觉好,动作规范,力度强,既能演抒情的舞剧,也能饰富于阳刚之美的角色。
芭蕾舞剧中一般都要有男女主角,男女主角总是通过双人舞来抒发人物之间的思想感情。由于女演员的许多舞姿造型、旋转技巧都要靠足尖着地来表现,所以光靠女演员自己重心非常难掌握,必须通过男舞伴的扶、托、举,使女演员的舞姿更为丰富多采,造型更为优美。因此,男舞伴的作用至关重要。所以外国有些女演员为了参加国际比赛夺奖,不惜重金礼聘优秀的男舞伴。
上海芭蕾舞团女主演多、男主演少,因此,杨新华常常一人担负两人的任务,要同时给两位女演员伴舞。他先后为杜红玲、汪齐凤、辛丽丽、蔡丽君伴舞。这一方面使他艺术实践机会增多,但另一方面也使他付出加倍的劳累。舞剧《唐·吉诃德》舞段多,技术高难,体力消耗大。杨新华有时连演两场,超负荷运转,累得他闭幕后就趴在了地板上无力动弹。
作为舞团挑大梁的演员,杨新华已主演了9个舞剧,成为我国演出舞剧最多的一位男演员。1987年他还在新西兰皇家芭蕾舞团任客座主演,在惠灵顿等6城市巡回演出《胡桃夹子》,1986年又在罗马尼亚克鲁日市、布加勒斯特市演出古典芭蕾和现代芭蕾,去年则在加拿大的渥太华、温哥华等城市巡回演出《白毛女》,都获得很高评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