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调查研究是领导者的基本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28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专论

  调查研究是领导者的基本功
刘兆亮
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领导者,要对实际工作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决策,就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学好调查研究这门领导干部的基本功。
那么,怎样才能练就调查研究这门过硬的基本功呢?
首先要端正态度,眼睛向下,甘当群众的小学生。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知识的源泉和宝库。作为领导者,要正确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就必须先当群众的学生,后当群众的先生,真心实意地向群众求教,把人民群众的才能和智慧汇集起来,变为决策者的领导艺术。
同时,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批评,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中,改进工作方法。
这些年,在武安经济建设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资金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多次到基层乡镇了解情况,同干部、群众一道寻找解决的答案。在调查中发现伯延镇和安庄乡有4个村20户农民,集资20多万元,联办了一个小型水泥厂,这一情况给了我很大启示。尔后,我们组织人员,对全市资金流向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到全市农民的存款和持币量都在1亿多元。只要亮明政策,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能把群众手里的死钱变成发展经济的活财源。于是我们及时作出了鼓励农民向发展生产投资的决定,很快在全市形成了一个向生产投入热,解决了一个带全局性的大问题。目前,我市农民向生产投入的资金达1亿多元。这一做法,受到国务院的肯定和表扬。
调查研究还要有唯实精神,根据事物内在联系,对重大问题进行宏观调查综合分析。
为寻求武安经济翻番的路子,在省委的指导下,我们从1984年底到1985年初组织千人调查队伍,用了五个月的时间,通过广泛的、深入的、全面的调查,写出了《武安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纲要》,确立了“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农业为基础,以市办工业为“龙头”,以乡镇企业为重点,以家庭经济为补充,以四大产业(煤、铁、建材、林果)为支柱,全面振兴武安经济的发展方针。从1985年以来的实践证明,这些方针和措施符合武安的实际,促进了经济、社会、科学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其中全市工农业总产值,每年以17.5%的速度递增,去年全市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243万元,比1984年翻了一番还多。
调查唯实,还应该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窝蜂”、“大锅端”,而要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方向。武安就全局看比较富裕,但东西贫富悬殊。到1986年,东部有些乡镇人均收入超千元,而西部一些村庄仍未摆脱贫困。我们对西部山区21个乡镇进行了全面考察,采取了东西对话、贫富结亲、扶贫扶志、内促外带等措施,增加了山区脱贫致富的实力。近几年山区输出劳力3万多人,有120个富裕村与贫困村建立了松散联合,建立上下对口扶贫点158个,共建项目130个。通过外带内促,增强了山区自身发展的“造血”功能。
几年来,西部山区乡村,立足山场广阔,宜林宜牧的优势,大力发展林果畜牧业。仅驰名中外的武安山羊,就由过去的4万只猛增到10万多只。
调查研究,应力求从事物的现象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1985年我开始担任县委书记时,工作热情很高,但抓不住要领,常被一些烦琐事务所困扰。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实践中探索领导工作规律,总结经验教训;另一方面向老领导、老干部虚心学习,求教取经。
经过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提出了“五法治市”:即经济工作专题研究法、组织工作实绩考评法、思想政治工作综合治理法、纪检工作目标激励法、全局工作指导典型辐射法。同时,制定了各法的实施意见和要求,使各条战线的工作有要领,指导有遵循。
          (作者是中共河北省武安市委书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