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卖报郎的酸甜苦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28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卖报郎的酸甜苦辣
胡后法
在维也纳,凡有红绿灯的地方,几乎都有卖报郎。在我这个东方来客眼里,卖报郎的身影是维也纳独特的、活的街景,是这座音乐之城生活交响曲中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你漫步维也纳的街上,只要稍加留意便会发现,和你相遇最频繁的一定是卖报郎。我几乎天天进城,这些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卖报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萧萧,无论是大雪纷飞,还是风雨交加,卖报郎对气候的变化似乎没有丝毫的反应,总是在离你家门不远的街头巷尾、车站路口等待着你的光临。冲这餐风饮露,冒严寒、顶烈日的艰苦条件,收入丰厚的当地人是绝不会问津这种谋生手段的。因此,组成卖报郎队伍的,是清一色的来自第三世界的小伙儿,而且以埃及人和印度人为主。他们身着红、黄双色相配的宽松长褂,格外引人注目。每当红灯一亮,他们便手举报纸,迎着停在红灯后的汽车快步走去,在汽车排出的废气中左右穿梭。
维也纳的卖报郎几乎个个沉默寡言,从不吐露有关他们生活的情况,好像这门行当也有自己的“职业秘密”。后来从当地新闻界人士那儿得知,很多卖报郎受到发行商的盘剥,奥地利一些同情他们遭遇的新闻记者曾揭露过有关内幕,但是事与愿违,发行商以种种借口报复那些透露内情的卖报郎,盘剥行为也未受到制止。从此,卖报郎们“吃一堑,长一智”,对自己的酸甜苦辣一概守口如瓶。
尽管如此,我通过朋友介绍,还是认识了一位来自埃及的卖报郎。为了遵守“君子协定”,下文使用的名字阿里并非他的真名。
阿里现年29岁,曾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开罗某大学的经济专业,但因在家乡找不到收入相当的合适工作,三年前开始在维也纳卖报为生。他头脑机灵,为人处事精明老练。每年初春,他便告别父母来维也纳卖报。到了11月份,为了躲避欧洲冬天的严寒,他又飞回自己的祖国,为迎接下一年的艰苦奔波养精蓄锐。阿里似乎已习惯于这种冬去春来的候鸟般生活,而且觉得苦中有乐。每年9个月的卖报虽然难以使他成为百万富翁,但如果省吃俭用,积蓄点钱回家乡,实现小康生活倒也不难。
阿里是个吃苦耐劳的人,每天上午从5时到11时,下午从17时到深夜23时都是他的工作时间。他每卖一份报纸,仅赚一个先令,每天约售出报纸300份,再加上一些小费,一天最多净挣约500先令。他的月收入虽然和当地一般工人不相上下,但付出的却是成倍的辛苦,因为很多奥地利人一天实际工作不足8小时。此外,他虽然要交纳20%的税收,但却不能享受医疗保险,至于领取失业金或养老金,更无他的份了。
地理位置的优劣对于报纸销售的多寡、快慢影响极大。售报位置一经确定,卖报郎不得擅自变动,每个人必须在自己的“责任点”上活动。阿里有幸被分配在机场售报,同行对他的“神通广大”自然感到羡慕。当我向他问起此事时,阿里一语道破了天机。原来他每年3月返回奥地利时,总要从家乡带来几份贵重礼品,分别送给报纸发行公司的有关主管。
随着对卖报郎的不断了解,我对他们的同情也与日俱增。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当今南北贫富差距的一个小小缩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