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海军史研究的可喜成果——评介《中国近代海军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29
第5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海军史研究的可喜成果
——评介《中国近代海军史》
孙克复
吴杰章、苏小东、程志发撰写的《中国近代海军史》,已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这部30余万字的中国近代海军史专著,以酣畅的笔墨,翔实的史料,叙述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兴衰和海军建设的艰辛,读之令人掩卷嘘唏,感慨万千。
在中国,建设近代海军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事。中国人建设近代海军既是对资本主义侵略的反抗,也是向西方学习的产物。早自19世纪40年代起,面对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海上威胁,我们的先辈开始萌发了近代海防意识,提出学习西方“船坚炮利”,建立强大海军力量以抗击外来侵略的思想。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到80年代,初步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水师,并相应地建设了一些海军基地,兴办起近代海军教育,培养了一批近代海军人才。当时中国海军建设的步伐,同世界海军强国已相距不远。其中1888年成军的北洋水师,曾被人视为海上劲旅,对外国侵略势力起过不小的威慑作用。然而曾几何时,甲午一战,这支号称“东洋第一”的海上劲旅就折戟沉沙,灰飞烟灭了。从此,中国海军一蹶不振。后来虽屡想恢复,重振雄威,但都未能如愿。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航海活动的国家之一,在造船、航海,建设舟师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辉煌的历史。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对人类航海事业有划时代的巨大贡献。中国是把水军用于海上作战的较早国家,也是世界上横渡大洋,进行洲际航海的较早国家。中国古代战船的制造技术水平,水战兵器的发明创造,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可是到了近代却远远地落后了。当人们回忆历史的时候,不能不提出: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为什么落后?近代中国为什么不能建立起一支真正有效抵御外来侵略的强大海军?中国近代海军史留下了什么样的启示和教训等疑问。这些,细读《中国近代海军史》,不难从中得出应有的答案。
《中国近代海军史》作者不仅按历史进程,从纵的方面,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从清朝末期、北洋政府到国民党统治时期近百年的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而且从横的方面,探讨了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特别是统治集团的腐朽和外国侵略势力对中国近代海军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论证了近代意义上的海军是大工业的产物,近代海军的进步程度,取决于大工业的发展水平。由于在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始终没有也不可能建立起近代工业体系,缺乏建设近代海军必要的经济基础,又由于长期受落后的封建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因素的制约,近代中国在思想上始终未能确立起成熟的海洋观。因此,旧中国的海军建设,虽然可能兴旺一时,但不可能建立起一支足以抗击外来侵略的强大海军。
北洋水师究竟是一支什么性质的海军队伍?多年来,研究者意见云泥,莫衷一是,多数人的传统观点是持否定态度。近年来不少论者提出不同的看法。本书吸取了新的研究成果,并以翔实的史料,从北洋水师的官兵素质、编制训练、基地建设、防务系统、水师中洋员以及作战实践等各方面综合论证,得出了北洋水师“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强大的一支海军舰队”,也是当时“亚洲一流的强大舰队”的结论。
军事斗争是政治斗争的一种形式和手段,二者密不可分。但军事活动又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一部军事史著作应该充分反映特定历史时期军事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并建立相应的研究体系,不应该是通史中军事部分的简单编纂。本书把近百年的中国近代海军史,按历史不同时期的特点,划为八个阶段,分成11章加以叙述。对各个不同时期的海军建设方针、编制体制、武器装备、教育训练、海战实践等,都做了较深入的探讨,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近代海军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及其规律性,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体系。当然,本书对中国近代海军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对其规律的论述,是否妥切,可以商榷,但作者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体系研究方面,的确做了有益的尝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