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我们是现代贝都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29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们是现代贝都因”
符福渊
在沙特阿拉伯访问,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崭新的现代化城市建筑,四通八达的高标准公路网、通信网,荒漠中拔地而起的世界最大的石化工业基地,沙漠王国实现了小麦自给有余……近二十年沙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成就的确令人瞩目,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人,那些出色地建设和管理着国家的沙特人。
利雅得郊外的沙菲奶牛场是沙特最大的奶牛场,有牛一点八万头,饲料田二千五百公顷。一九七九年建场后连续亏损,一九八六年起扭亏为盈,一九八八年盈利近七百万美元。其成功的奥秘是聘用了一批事业心强的专业人员,他们大多是沙特人,大田部主任马达尼就是其中的一个。马达尼三十多岁,壮实的身躯,黝黑的脸庞,一口流利的英语,为人热情豪爽,一见面就毫无客套地说:“咱们到田里去转转吧。”他驾着一辆吉普车把我们拉到饲料田里,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农场的情况、饲料田的生产等等。他告诉我们,最累的是耕种时节,最快乐的是看到大地泛绿。虽然按规定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但他每天都要到地里转一圈,了解情况,安排生产,“要不这一天就会不舒坦”。他毕业于利雅得大学农学院,曾在农业部工作,到英国和美国培训过。沙菲奶牛场天地广阔,可以更好地发挥才能,他就辞去了农业部的工作来这里管大田。回到办公室,他一会儿在电脑上核对资料,一会儿又指着示意图向我们介绍生产发展和技术特点。自信、干练、热爱工作,是他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像马达尼这样受过专业训练,熟悉本行业务,精明干练,富有事业心,是我们看到的新一代沙特人普遍具有的特点。
朱拜勒是沙特新兴的工业城,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之一。这里的工厂都有世界第一流的规模、设备和技术。参观沙美合资年产七十万吨的甲醇厂时,美籍厂长正在向沙特籍新厂长移交工作。美籍厂长对我们说,在厂里工作的沙特人都很能干,这位新厂长原是副厂长,工作很出色,沙特人完全有能力管理好这座世界上最大的甲醇厂。相邻的朱拜勒石化公司是一家全由沙特人管理的大型石化企业,百分之八十的工人也是沙特人。从工厂的厂容和生产秩序以及显示生产状况的图表,都可以相信它决不亚于任何西方国家的同类企业。总经理纳赫拉依是一位电气工程师,他不无自豪地对我们说:“西方人能做到的,我们沙特人也能做到。”
我们在沙特会见过许多部的大臣、副大臣和司局长,采访过许多公司、工厂、学校、研究机构以及商会的负责人,一个强烈的印象是他们都对自己部门的情况了如指掌,列举数字如数家珍,几乎都讲得一口相当道地的英语。今日沙特人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已经和正在逐步接管许多过去由外国人管理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部门的各级岗位。这应当归功于沙特政府重视发展教育、努力提高民族文化水平的基本国策。多年来,教育经费一直占沙特国家预算的百分之十八以上,最高时曾达百分之二十四。从一九七○年到一九八八年,沙特平均每天建一所小学,每三天建一所初中,每星期增加一所高中。
沙特人既受过系统的教育,熟谙现代世界的知识,而又保持着纯朴豪爽、热情好客的性格,依然维持着共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我们曾在一位亲王家中作客,他身穿白色大袍,赤脚在会客厅一角的地毯上席地而坐,和我们促膝而谈,十分随便,令你感到犹如在帐篷里同一位纯朴智慧的牧人聊家常一样。一位沙特朋友颇为自豪地对我们说:“我们仍然是贝都因(意为讲阿拉伯语的游牧民族),但是现代的贝都因,是受过教育有文化的贝都因。”今日沙特的现代贝都因正在努力建设自己的未来,大踏步地前进。(附图片)
图为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市电视台技术人员在工作。
符福渊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