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经互会内贸易结算方式的重大改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7-29
第7版(国际)
专栏:

  经互会内贸易结算方式的重大改变
胡锡进
7月24日,苏联总统发布命令,责成苏联政府从1991年1月1日起,同经互会成员国用可兑换的外币按照国际市场的价格进行贸易。此前,苏联国家银行已将上述立场通知了经互会秘书处和经互会各国中央银行。舆论认为,结算方式的这一变化,将从根本上改变经互会内部的合作机制,并对苏联与其它成员国的贸易产生巨大影响。
长期以来,经互会成员国间一直实行易货贸易,充当结算单位的转账卢布与各成员国的国家货币和世界通用的自由兑换货币都不挂钩,且商品价格按自行确定的方式计算,与国际市场不发生联系,不适应于日益发展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为了扩大同西方工业国家的经贸关系,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正在酝酿将本国货币改变为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它们认为现行的结算方式不利于这种改革,并将它们的对外贸易局限于经互会内部。此外,关于目前结算方式不利于自己的议论也越来越多。如苏联有人认为,易货贸易使苏联蒙受巨大损失,苏联每年要以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向东欧各国提供大量能源和原材料,而换回的却是质量不高的制成品。甚至有人估计,如采用自由兑换货币结算,在换货量不变的情况下,苏联每年可多收入120——160亿美元。不过,究竟谁吃了亏,以及怎样吃的亏,经互会的其它成员国亦有自己的算法。这些国家认为,除了商品定价不合理外,转账卢布出现剩余是经互会贸易不合理的重要因素,因为这种剩余意味着,当东欧国家在对苏贸易出现顺差时,它们无法到别处花掉它们挣来的“钱”,将不得不接受苏联提供给它们的任何商品,而并不是它们希望得到的石油、天然气和各种原材料。特别是近年来苏联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已经表明,苏联并不打算增加石油这类东欧国家最想得到的商品的供应量,苏联也在努力增加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
经互会贸易结算方式的改变,对经互会成员国向世界开放、商品打入西方市场将会起到促进作用。它将迫使经互会成员国改变粗放型生产方式,在商品的成本和质量上下功夫,以求在激烈的贸易竞争中得以生存。同时,它将有助于经互会内部建立新型经贸关系。
不过,舆论也认为,就目前而言,这一改变,也会对经互会成员国的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使这些国家目前已不景气的经济进一步衰退。新的结算方式使它们将不得不拿出仅有的可兑换外汇中的相当一部分支付从苏联购买的能源和原材料,而它们的制成品,在还未能进入西方市场时,也未必就能从苏联换回它们期望的更多的可兑换外汇,以维持对苏贸易的平衡。新的结算方式对苏联来说,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因为它的工业制成品也会遇到出口困难。
还有人认为,自由兑换货币取代转账卢布作为结算单位将导致经互会内部贸易额的下降,因为这些国家要适应新的贸易结算方式需要一个很长的过渡时期。此外,经济体制的改变,对资金、技术的追求也会推动这些国家把目光转向新的市场和新的贸易伙伴。经互会成员国同欧共体等西方国家间的经贸关系将会有较快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