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9阅读
  • 0回复

打开艺术殿堂的钥匙——简评《电影艺术词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22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打开艺术殿堂的钥匙
——简评《电影艺术词典》
贾伟
自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研制出第一台能将影象放映在白色幕布上的电影机后,这门根据“视觉暂留”原理,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的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艺术,迅速发展成为本世纪最有影响、最具魅力的大众艺术。
人们喜爱电影,但往往又因对其完整体系及丰富的形态、语言、手段技巧等,缺乏必要的了解,影响了对影片的欣赏和理解程度,需要一位登堂入室的向导。专业电影工作者也迫切需要一部能反映当今世界电影艺术理论研究概貌和创作实践规律的工具书,以弥补自身的局限性。然而,国内多年来在电影综合工具书的出版领域一直处于空白状态。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电影艺术词典》,不仅填补了空白,还标志着我国电影理论的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衡量工具书的价值,首先要看它能否汇集本学科之精华,反映最高层次的理论水准。也就是说是否具有权威性。《电影艺术词典》由国内电影界的专家、学者和教授撰写。他们有的是创建电影事业的老前辈,也有多年从事理论研究、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学者。他们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创作实践和科研成果,参考国外的最新研究理论,制定框架,撰写释文。对电影艺术的理论、沿革、学说、流派、创作实践及电影艺术有关的基础知识,作了客观、精练、准确的介绍。对不同的学术观点,兼收并蓄,力避以个人或某一学派的观点褒贬论断,确保《词典》的权威性。
《词典》在体例编排上很有科学性。电影是综合艺术,也是一种集体创作的艺术,需要把不同艺术专长的人集合在一起,由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美术、作曲、录音、剪辑等创作部门的共同艺术劳动,来完成影片的摄制。《词典》也因而设立了总类、电影学、电影流派、电影编剧、电影导演、电影表演、电影摄影、电影美术、电影音乐、电影录音、电影剪辑、美术电影等12个分科。每一分科的第一条均为概述性条目,概述该分科的基本概念、大体内容、历史及现状、作用和影响,便于读者了解电影艺术的主要结构。
《词典》选词严谨,释意确切,文字简洁,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学科之间出现重复条目时,释文内容则根据各学科角度不同而有所侧重。《词典》还特别注意国际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电影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许多理论、名词术语是根据外来语直译或音译,因而很容易流于外国化。《词典》在选收世界通用词目时,注意了我国民族文化传统对电影文化的补充和发展,从我国人们理解和欣赏习惯出发,阐述自己的观点,反映我国的学术成就,使国际性与民族性有机地融为一体。
《词典》还很注重实用性。编纂者为方便读者,配有大量的插图。正文末尾附有六个索引。尤其是《外国人名索引》、《片名索引》、《书名及其他专用名词索引》等,不仅方便读者对《词典》的查找,而且还为读者日后进行影片和理论研究提供了资料来源和线索。
编纂一部《词典》是件复杂的工程。编纂者们多方努力,为填补空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词典》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有些应选的条目被疏漏了。比如,《词典》对导演、编剧、摄影、录音、剪辑等主要创作人员进行了介绍,却没有制片人、制片主任等词条。随着电影事业的不断改革,逐渐出现许多独立制片人。但究竟什么是制片人,在影片摄制中所起的作用如何,与导演等人的关系,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等等,这些也都是人们需要了解的。希望更新颖、更全面、知识性更强的《电影百科词典》及早问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