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企盼——距亚运50天北京街头访谈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8-03
第4版(要闻)
专栏:体育

  企盼
——距亚运50天北京街头访谈录
本报记者 李力
8月3日,距亚运50天。北京街头没有200天或100天时那种大规模的宣传浪潮,市面上显得很平静。这倒让人想起电影《南征北战》的一句台词:“别急,没动静就是快了。”
    杨大妈也懂经济学
在呼家楼京广中心高楼旁的树荫下,扯着不少像“为亚运做贡献”这样的横幅。横幅下摆摊卖衣服、袜子。
那位正吆喝着推销汗衫的大妈叫杨俊亭,65岁,呼家楼北里第二居委会的干部。
记者问:“您这卖汗衫和为亚运做贡献连得上吗?”
杨大妈:“哟,瞧您,当然连得上啦。这不,工厂的货卖不出去,我们义务代卖,一分不赚都给工厂,工厂有了钱放进银行,这国家有了钱不就好搞建设了嘛!办亚运会国家花了不少钱,不生产,这钱哪儿回得来呀?”
都说北京市民觉悟高,可不!
    “牛肉面大王”里的话题
时近中午,到北京颇有名气的快餐店——东四的“加州牛肉面大王”去吃面条。
与记者同桌的是一个三口之家,父母带着女儿。父亲赵恰荪,中国农机研究院干部,从事第三产业。母亲吕佩兰,东城区美术馆后街小学的班主任,女儿赵曜,经营服装的个体户小老板。
赵恰荪:“我对体操、拳击这一类比赛上瘾,就怕到时候没地儿买票。”
吕佩兰:“北京的交通是大事儿,就算买了票赶不上车也够要命的!”
赵曜接过话头:“爸,体操比赛在首都体育馆,不正在咱家门口嘛!”
赵恰荪:“那我得去。我还帮亚运会推销了差不多20万元的纪念币呢。”
当女儿的正是对流行歌曲有兴趣的年龄。“亚运会有不少歌,我觉得韦唯、刘欢唱的《亚洲雄风》最耐听,可是亚运会会歌还没听过。”
赵曜特别希望去看开幕式,去看团体操表演。记者告诉她票极难买,赵恰荪安慰女儿说:“在家看电视吧。”
    十六岁的花季
在劳动人民文化宫,记者在游人中发现了一群中学生。他们都在16岁上下。
北京149中学的董轶说,从9月22日开幕式开始,她们旅游职业高中的同学全部被安排到各亚运场馆的售品处当服务员,卖可口可乐和面包。“这对我们是一个锻炼的好机会。”董轶性格开朗,问她的名字怎么写,她笑着说:“一个车一个失,就是丢车了。今儿个你骑车了吗?”说罢留下一串嘎崩脆的笑声跑了。这样的小姑娘肯定能为亚运会提供一流的服务。
记者在这里还遇到了三个勤工俭学的孩子。北京63中高一的沈忆同,一放暑假,他就到劳动人民文化宫——亚运艺术节指定公园找了一份工作:抡大锤把古柏四周的钢筋栅栏维修整齐。报酬呢?一天4元钱。他手上的血泡见天长。在亚运艺术节另一个指定公园陶然亭公园打工的丁宁和王东每天挣3元钱。这几个孩子家境都不坏。说起来这还是他们这辈子头一回挣钱。少年老成的丁宁说:“当初为亚运会捐钱是父母给的,现在自个儿挣钱了,还真不易……”
另一个16岁的孩子说:“中国办亚运的确不容易,特别咱们还是个穷国,所以更得想法子办好。”……
在北京街头走走看看,确实感到人们心中正在企盼着一个成功的亚运。
                (本报北京8月3日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